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族群视角下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研究 收藏
族群视角下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研究

族群视角下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研究

作     者:田晟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敏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3[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0206[法学-国际政治] 

主      题:马来西亚 族群 民族国家建构 

摘      要:一般而言,民族主义可以划分为公民型的民族模式和族群型的民族模式。公民型民族模式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公民理性联合,且这种联合建立在共同法和共同领土范围的基础之上,而族群型民族模式则建立在对共同文化和族群本原的信仰基础之上。一般来讲,族群型民族模式在政治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从宗教认同到族群认同再到国家认同的过程,它强调血缘的纽带作用使人们逐渐融合,从小部落聚成大部落,而共同的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使彼此连接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文化集体,这个文化集体因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而逐渐形成一个族群,最终族群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国家。在族群型民族模式的国家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国家机构设置还是制度建设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族群特色。马来西亚就是一个典型的族群型国家,以前很少有学者从族群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则试图从族群这一视角出发,发现并建构族群模式与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联系,理清宗教认同、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从而揭示在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所体现的从宗教认同到族群认同再到国家认同的历史进程。从宗教认同与族群文化的历史形成来看,印度文化对马来半岛的影响历史悠久,与此同时,印度穆斯林也给马来半岛带来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充分融合其它宗教,并逐渐本土化,它给马来人带来了精神慰藉,将不同地方的马来人凝聚在一起。马来人开始体现出与其他族群不同的独特性,“马来亚特征出现,在马来人的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起源的文化集体。从族群认同与马来西亚的建国历程来看,共同的族群历史记忆推动着马来族核心族群的形成。而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华族和印度族大量涌入马来半岛,马来族的特权意识逐渐形成,愈发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马来族与其他族群的关系成为了影响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的主要因素。因此,冲突与合作便成为三大族群的生存常态,各族群为了维护本族群的利益往往会产生冲突,而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又往往会选择合作。这种合作更多地体现在政党联盟中,政党联盟由代表三大族群各自利益的族群政党联合而成,它通过不断地互动融合最终推动了马来西亚联邦的成立。从国家认同与马来西亚的政党政治建设来看,随着马来西亚的独立,三大族群都试图通过政治参与实现本族群的利益,代表族群利益的政党成为了他们表达诉求的重要中介。为了协调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马来西亚形成了以政党利益为核心的族群协商机制,加强不同族群型政党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概而言之,随着国家的独立和政治制度建设的完善,马来西亚三大族群对国家的认同也愈发深化。当然,在族群异质性的国家中,实现民族国家建构确实面临着一些困境,譬如族群地位很难实现真正的平等,各族群的建国理念也会有所差异。但是马来西亚的示例对多族群国家的民族国家构建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充分发挥本土宗教和联邦政府的作用,实现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协调,都会对民族国家构建产生积极影响。整体观之,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以族群为视角去观察马来西亚民族国家构建的整个过程,试图比较全面地分析族群在马来西亚民族国家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本文涉及到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和族群理论,这两大理论的思想体系精深宏大,有待今后的研究作进一步的补充。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