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非范畴化理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词的研究 收藏
非范畴化理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词的研究

非范畴化理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词的研究

作     者:陈聪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吕万英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主      题:非范畴化 范畴化 网络流行词 认知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流行词在网络的广泛应用之后应运而生,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活多样性的体现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外在体现,因此两者之间必定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流行词作为一种创新语言,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认知的作用。非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非范畴化理论对语言的常规现象和非常规现象均可作出合理的解释。网络流行词中大量非常规语言现象的存在,为本文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从文献综述来看,学者们更注重对特定的词性、短语或结构的分析,对特定语域的非常规语言现象的综合研究较少。综合以上原因,本论文借用非范畴化理论,从认知角度对网络流行词中的非范畴化现象进行分析,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网络流行词形成过程中存在哪些形式的非范畴化现象?(2)网络流行词中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有哪些,如何作用于网络流行词的形成?(3)非范畴化在网络流行词形成过程中作用的动因是什么?通过对于这些网络流行词形成过程中非范畴化现象的系统分析,本研究发现:首先,网络流行词形成过程中的非范畴化现象可以从语义变异和语法变异两个层面来分析,这也正是非范畴化理论所要解释的语义多义性和功能多义性问题。从语义变异来看,语义的抽象或泛化是非范畴化的前提,因此网络流行词中的非范畴化现象普遍伴随着语义的变异,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和情感意义的变化上。从语法变异上来看,非范畴化主要体现在语素以及句法层面,语素非范畴化主要存在于汉语网络流行词中,表现为语言实体从词根范畴向词缀范畴转移的过程;从句法层面来看,非范畴化导致了词汇功能多义性,因此网络流行词在句法层面上可能会呈现出与其原本所属词类不相符的功能特征。其次,网络流行词形成过程中非范畴化现象主要受到隐喻、转喻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从认知上来说,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的手段,两者在思维和语言的动态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常规词语非范畴化为网络流行词的过程中,隐喻机制将语言实体的语义抽象,以满足人们的沟通需求,为语言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转喻机制基于邻近性原则,通过转喻视角化作用扩展语言实体的意义,使其更具包容性。此外,非范畴化中还有一种连续体性质,这种连续体涉及到隐喻机制和转喻机制的共同作用,一般情况下,是由转喻映射向隐喻映射过渡的连续过程。最后,本研究发现非范畴化这种认知方式之所以在网络流行词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受到语言经济原则、人类认知倾向以及追求个性化的心理因素的推动。本论文从认知角度对近十年的网络流行词形成过程中的非范畴化现象进行分析,丰富了非范畴化理论的研究以及非范畴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同时,向人们展示非范畴化理论对语言中非常规现象的强大解释力;从实践层面来说,本研究不仅揭示了认知和语言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为网络流行词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认知理论指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