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选穴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乔世举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摘 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近20年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的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用统计学的方法探析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的时间、选穴用药规律等,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依据制定的检索方式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检索近20年来关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的相关文献,根据纳排标准进行人工筛选。将所筛选文献的文献题目、发表年限、穴位组成、中药组成、贴敷时机等信息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Excel进行频数、频率统计,用SPSS26.0和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共纳入213篇文献,选择在三伏天穴位贴敷的有49篇,在三伏天和三九天穴位贴敷的有14篇,余文献未明确指出贴敷时机。贴敷持续时间大多集中在4-6小时和2-4小时。2.证型频次:涉及到21种证型,频次≥5的证型有六个,依次为肺肾气虚,痰热郁肺,痰浊壅肺,肺脾气虚,寒痰阻肺,痰瘀互结。3.穴位使用情况:有腧穴处方202个,涉及腧穴49个,腧穴使用总频次1121次,使用频次≥90的腧穴有7个,从多到少依次为肺俞,定喘,肾俞,天突,脾俞,大椎,膻中。穴位归经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经外奇穴。腧穴部位依次以腰背部、胸腹部和颈项部使用频率较高。特定穴以背俞穴、八会穴和募穴使用频率较高。4.穴位聚类结果分析:运用SPSS26.0对使用频次大于10的穴位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三种聚类:聚一类-膈俞、心俞、肺俞;聚二类-关元、气海、膏肓、肾俞、脾俞、足三里、风门;聚三类-丰隆、尺泽、天突、膻中、定喘、中府、大椎。5.使用关联规则分析对“穴位矩阵数据库进行配伍分析,结果排在前三位的高频对穴为肺俞-定喘(107次)、肺俞-天突(105次)、肺俞-肾俞(105次)。6.药物使用情况:有中药处方168个,涉及药物113个,药物使用总频次为1004次,频次100的药物有白芥子141次、细辛137次、延胡索102次。药物类别方面以止咳化痰平喘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较高。性味归经方面,以温性药,辛味药、苦味药,归肺经、脾经和肾经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结论:1.贴敷持续时间多集中在4-6小时和2-4小时。2.慢阻肺为本虚标实之病,病位在肺脾肾,中药穴位贴敷在其治疗上注重标本兼治,选穴以肺俞为代表的背俞穴为主,以腰背部、胸腹部及颈项部穴位为主,多采用近部选穴。3.对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三种聚类,聚一类可调节胸中气血运行;聚二类多用于脏腑亏虚型肺胀;聚三类多用于痰热壅肺型肺胀。4.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高频对穴以“肺俞-定喘、“肺俞-天突、“肺俞-肾俞最为常见。5.贴敷药物多选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等,多用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其药味以辛味和苦味药物为主,药性则以温性药物为主,归经以归肺经、脾经和肾经药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