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三针电针对腹腔镜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先明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摘 要:目的: 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会进一步导致感染、肠粘连和肠梗阻等并发症,延迟患者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疗费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肠三针疗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术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评价该疗法治疗腹腔镜结肠癌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合脾胃虚弱型结肠癌术后的发病特点,为改善腹腔镜结肠癌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外科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辨证为脾胃虚弱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筛选标准进一步选择72名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准备,术后基础西医治疗(包括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失衡、抑酸护胃、双下肢气压治疗、红外线理疗等)。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后第1天至第5天每日早上7点至9点对患者进行肠三针的电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以及术后第一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治疗前后的腹痛和腹胀评分,术后胃肠道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记录整理所有数据并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 两组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组在这两个时间点的腹胀评分大致相似。 术后第5天,两组胃肠道症状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的上述评分数值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和中医证候评分有明显改善,电针组尤为突出。 临床疗效方面,电针组总有效率(90.90%)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三针电针疗法对促进腹腔镜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良好效果。它体现了“补益脾胃、行气除满的治疗原则,于胃经气血旺盛之时施以针灸,能使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提前,能有效减轻术后腹痛和腹胀的程度,改善胃肠道症状,促进术后恢复。该疗法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