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宜居视角下番禺区居住空间演进与评价研究 收藏
宜居视角下番禺区居住空间演进与评价研究

宜居视角下番禺区居住空间演进与评价研究

作     者:崔佩琳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成芳;孙永生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3[工学-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主      题:居住 空间演进 宜居性评价 番禺区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城镇福利分房与配给制到住房市场化的过程,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剧烈、复杂的空间重构,城乡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居住空间失衡问题。在城镇发展转向关注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存量优化时代背景下,结合实证研究审视特大城市中心区外围地区居住空间时空演进特征,探讨不同要素对居住空间演进的效应影响,有助于发现居住空间在演进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空间优化建议,促进城市的宜居和谐发展。本文以番禺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阅读、空间数据分析、空间评价等多种方法,在回顾番禺区城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番禺区1997年、2007年、2017年、2021年居住空间的演进方式、方向及类型。为了客观评价居住空间演进的效益,本文选取以“中心邻近度、交通便捷度、环境舒适度和生活便利度四个维度的评价因子,构建番禺区居住空间宜居性评价体系,分析番禺区2007年和2021年居住空间宜居水平。最后基于番禺区居住空间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机遇,展开居住空间的优化思考。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番禺居住空间经历了剧烈、复杂的空间扩展与重构时间维度上,1997-2021年番禺居住空间演进总扩展强度指数为2.68,年均增长1.204k㎡,总体表现为增长速率逐渐放缓的扩展状态。番禺区各类型居住空间演进表现出较大差异性,村庄类住宅面积数量变化较小,占比持续降低;城市类住宅则呈现持续增长状态,占比大幅增长,成为番禺区居住空间增长的主要类型。空间维度上,番禺居住空间演进为非紧凑的扩展状态,总体演进呈飞地式快速扩展-圈层式平稳扩展-轴点式缓慢扩展的趋势。扩展方向由南北两端极核增长向多个方位平稳增长转变,经历了单居住中心向多居住中心演进的过程。(2)番禺居住空间的宜居性变化是多因素综合叠加动态发展过程对番禺区2007年和2021年的空间评价和对比中发现:(1)番禺居住空间宜居性在研究期内有所提升,主要提升区域为中部以西,东部发展缓慢,与居住空间演进格局相似;(2)番禺区部分居住空间沿交通干线或大型山水资源集聚现象明显;(3)番禺居住空间生活设施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居住空间建设,近年来的配套完善提升了城区整体的生活便利度。由此可见,居住空间的宜居性变化是多因素综合叠加的动态发展过程,需要与其他功能空间的相互分工、协同合作,与城区发展保持动态的均衡。(3)基于宜居视角展开向融合、便捷、共享和适配居住空间格局转变的优化思考番禺区面临居住空间发展不均衡、交通系统服务效能偏低、公共资源非均等化等问题,也迎来对外辐射力加强、逐步融入主城区发展、城区结构完善等发展机遇。研究基于以上分析,展开几点优化思考:(1)从分离到融合——协调区域发展,构建城区网络化空间结构。城区尺度应加强各大居住组团联系,融合职住空间发展,社区尺度应提高居住组团内部功能混合度,打造职住平衡的组团综合体;(2)从割裂到便捷——优化交通系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增强东西向交通联系,形成网络化的交通系统、以轨道交通站点带动居住空间紧凑发展、倡导小街区密路网建设模式等措施,提升居住空间与交通系统的空间效益;(3)从分异到共享——整合环境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蓝绿空间系统。应逐步打开大型楼盘使用私有化的大型山水资源,整合环境资源,形成多级覆盖的绿化系统,扩大绿化覆盖面,提升居住空间的环境舒适度;(4)从失配到适配——提升居住多元性与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性。应优化住房供应体系,实现“租购并举,建构多元化的住房体系、提倡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性,导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下的居住建设模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