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前列腺及周围组织解剖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 收藏
前列腺及周围组织解剖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

前列腺及周围组织解剖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

作     者:魏巍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夏玉军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解剖 前列腺 尿道外括约肌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尿失禁 

摘      要:【目的】经尿道微创手术—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对患者的机体影响很小,可有效防止术后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前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导致此术式的学习曲线较长,技术难度较高。本课题通过对大体标本进行局部解剖、观察并测量,为临床外科医师寻找手术中的应用要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成年大体标本20具,常规解剖操作,从正中矢状面上作下列观察及测量:测量尿道膜部的长度,测量耻骨前列腺韧带(Puboprostatic ligaments,PPL)的长度和宽度,观察前列腺及其包膜,观察尿道外括约肌的位置及分布,观察背静脉复合体(Dorsal vascular complex,DVC)的走行,狄氏筋膜的形态等。2.成年大体标本20具,常规解剖操作,从冠状位及侧位可观察PPL、DVC、血管神经束(Neurovascular bundle,NVB)、尿道膜部和尿道外括约肌等结构,并进行观察和测量。3.断层解剖2具大体标本,从横断面研究尿道外括约肌分布的范围,观察DVC的走行、尿道膜部、狄氏筋膜等组织结构。显微解剖上述解剖过程中取得的组织标本,用以分别观察以下结构,前列腺的解剖结构,膀胱颈与尿道的关系,尿道外括约肌的分布,血管神经束的走行及与前列腺位置的关系。4.临床应用,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基于前列腺解剖研究结果,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手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观察术前及术后3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PVR)以及术后控尿情况。【结果】1.血管神经束在前列腺包膜的外侧及盆腔筋膜的内侧走行,其在前列腺的基底部与前列腺包膜的距离为1.7 mm±0.3 mm,在前列腺尖部水平与前列腺包膜的距离为1.8 mm±0.3 mm。2.耻骨前列腺韧带的外观两端膨大,中间凹陷,呈凹透镜型,测量耻骨端宽度为7.1 mm±0.4 mm,中央平均宽度为5.4 mm±0.4 mm,前列腺端宽度为10.5 mm±0.5 mm,长度为9.5 mm±0.6 mm。3.DVC在前列腺表面向上延续,直至膀胱颈的中部,回流进入膀胱前列腺静脉丛,其宽度为12.8 mm±1.5 mm,长度为22.1 mm±1.9 mm。4.膀胱颈部与前列腺底部的移行处存在向尿道内的凹陷,形成一个曲面。5.狄氏筋膜由前、后两层构成,两侧筋膜逐渐变薄,它们之间有脂肪组织和血管神经的分支。6.尿道外括约肌呈半环形,近端分布至精阜附近,与前列腺前叶相邻。尿道外括约肌近端至精阜水平的距离:13.2 mm±1.2 mm。7.尿道膜部的长度是:12.2 mm±0.7 mm。8.临床应用结果:开展基于前列腺解剖的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手术46例,术后3月结果:最大尿流率27.78 ml/s±3.98 ml/s,残余尿量10.78 ml±2.83 ml,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控尿率100%,无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论】1.对前列腺周围及内部结构进行了精确的解剖学描述,给出了具体的参考数值并总结了临床应用要点。2.行HoLEP手术时需先将前列腺尖部组织与尿道外括约肌分离,并以精阜作为手术解剖标志,控制剜除前列腺尖部腺体与精阜距离在13.2 mm±1.2 mm,可有效的避免损伤尿道外括约肌,防止HoLEP术后尿失禁发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