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王羽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莉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主      题:海绵城市 建设水平 熵权法 安徽省 Tobit回归分析 

摘      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经济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侵占了大量河湖水系、湿地、绿地面积,致使陆地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加,进而造成雨水无法及时下渗并在地表形成径流,最终致使水文循环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除此之外,水资源过度消耗、人均水资源量不足、水环境污染加剧和内涝频发等一系列城市水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应对上述城市水问题,我国开始探索建设海绵城市。近年来,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但鲜有研究对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探索。因此,以安徽省为分析对象,研究其海绵城市建设水平及其制约因素,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首先对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既有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其次,界定海绵城市内涵及建设特点,通过对理论基础与海绵城市的联系进行分析,为后续实证分析的提供理论支撑。再次,借助熵权法测算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到2019年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指数,并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差异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来看,2011-2019年9年间安徽省各地区海绵城市在稳步建设,但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得分偏低,各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次,就皖南、皖中和皖北三大地区而言,三大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指数呈现波动趋势,且皖南、皖中和皖北三大地区梯级差异明显;最后,就皖南、皖中、皖北三大地区内部而言,各城市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皖南地区内各城市间差异程度明显高于皖中和皖北,且皖南地区内部差异呈现波动趋势,皖中和皖北地区内部差矩有扩大之势。在对海绵城市建设指数测度及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学者研究经验,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影响因素的九个待检验假设,运用Tobit模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专利申请受理量、外商直接投资额、城市等级五个指标均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着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排水管密度与海绵城市建设水平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本研究从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城水相融新型城镇;加强政府主导地位;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完善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个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对于安徽省海绵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图[6]表[15]参[9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