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清至民国贵州茶业经营及其影响研究 收藏
清至民国贵州茶业经营及其影响研究

清至民国贵州茶业经营及其影响研究

作     者:李金兰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马国君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贵州 清至民国 茶业经营 茶学转型 技术改良 

摘      要:茶,作为当今世界人们喜爱的饮品,与人类生命紧密相连,俗语有云:“茶水喝足,百病可除。贵州省气候温暖湿润,十分适宜茶树之生长,历史上,各族居民就甚为关注当地茶业的经营。就清至民国时期言,贵州茶叶的培植、加工以及销售诸环节历经了由传统茶学向近代茶学的转变,茶业也得以规模化发展,对当地各族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留下了一批文献资料。内容涉及茶业的发展历程、茶政策,以及管护茶树技术的改良等,故系统梳理此类资料,总结其间经验,对于现今贵州高效山地农业的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大有裨益。为深化这一题域,本文分为五章加以探讨之。绪论。该部分重点探究了本文研究的选题缘由,其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贵州茶业的相关史料进行了梳理,以及分析、整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学界有关黔省茶业的研究状况,探讨了其间规律,以期为当下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战略服务。第一章贵州地理环境与清代以前茶史。贵州地处西南一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为茶树生长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因而,黔省产茶历史悠久,自汉代以来就有可考的文献记载。唐宋时期,该地茶品质优异,声名远扬;明代,朝廷则在播州等处设立茶仓,以加强对“西番茶之管理。至此,贵州的茶叶种植已有所发展,但值得关注的是,茶叶的种植范围仍以黔北地区为主,茶业经营规模还有待提高。第二章清代贵州茶业经营。清代,在政府的推动下,人工管护的丛茶得以普遍种植,全省十三府地就有九府产茶,黔省的茶业得到规模化发展。清末,随着印度、斯里兰卡以及日本等国茶业的崛起,仍处于传统茶学基础之上的中国茶业便相形见绌,为振兴我国的茶业,有识之士遂倡导了茶业改良运动。在这一大社会背景下,庞鸿书等地方官员提出了诸多发展茶业举措,一定程度促使黔省茶业由传统茶学向近代茶学转变,加快了贵州茶业的发展。第三章民国贵州茶业经营。民国时期,在地方官员的有力支持之下,贵州茶叶的种植规模得以进一步发展,几乎全境皆有茶叶出产。出产的茶叶,除供应本省市场外,还销售至湘、川、粤等省,有些则远销至国外。此时,茶馆及茶庄等也纷纷出现,茶业服务业得以快速发展,黔茶产业也愈加完善。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军兴,浙江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西迁至湄潭,他们积极从事茶叶种植、管护等研究,也为黔省茶业发展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第四章贵州茶业规模经营的原因。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均适宜喜光耐阴、喜湿怕涝等特性茶叶的规模种植。清朝以前,黔省茶叶虽有种植,但呈零星分布状态;清代以后,在政府的推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以及茶业经营过程中各族居民对植茶技术的改良,茶叶培植技术也越发进步等,这样就极大地推进了黔省茶业的规模化人工种植,深化其间原因探讨,可以积极推进贵州生态农业的大发展。第五章贵州茶业规模种植的影响。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业得到规模发展,这样的规模经营,不仅加快了黔省茶业的转变历程,而且为各族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以及形成了多样的茶俗与茶文化,故茶业的规模经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乡民的经济文化生活。需要注意的是,茶业经营属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类型,如以毁林大造茶园为代价,盲目地追求茶园的规模化等,一定程度上也会给黔省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余论。回顾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了贵州茶业经营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的规模种植与当时的社会历史大背景密切关联,故探寻其间的发展规律,可以为现今我国民族地区高效山地农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提供借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