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合肥北城竹海... 收藏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合肥北城竹海...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合肥北城竹海公园为例

作     者:毕慧宇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春涛;王晖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主      题:郊野公园 生态涵养 乡村振兴 生态敏感性 

摘      要: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带在城市的近郊地块,作为城乡协同发展的载体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合肥市城郊地块的竹海公园的分析和研究出发,基于空间破碎严重、功能结构失衡、文化植入贫乏和生态环境干扰等现状问题,提出如何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如何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激活城市近郊地块的生态活性等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利用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技术对合肥北城竹海公园进行数理分析和体系构建研究。本文以国内外有关生态敏感性研究和郊野公园建设研究的成果为研究基底,确定对北城竹海公园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价值。作为合肥市近郊的自然保育地和大房郢水库的水源涵养地这双重生态影响力,生态文明建设是该场地内的研究核心。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工作离不开生态服务系统和生态敏感性分析体系的构建和权重赋值的研究,从7个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和3个区域因子敏感性分析出发,总结和归纳出合肥北城竹海公园综合生态敏感性分级和修复保护的建议策略。技术的研究指向实践的输出,思维的起点是乡村振兴的目标,终点亦是乡村振兴的手段和途径。将合肥北城竹海公园现状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的5个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域落地于该场地的设计实践工作中,根据分级的结果对场地内进行实际方案的设计,以达到改善和调节场地生态效应的设计目标。如:针对25.47%的极敏感区和36.19%的高度敏感区的地块采取构建水源涵养林、生态驳岸、雨水花园、湿地生境带状营建、生物迁徙廊道建设等设计,尝试与人为干扰因素断开联系;针对24.69%的中度敏感区的地块采取以生态调节和支持服务契合的综合生态服务体系构建的设计,尝试将人为干扰降低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场地内的植物缓冲带、水田和竹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基底效应;针对3.43%的不敏感区和10.21%的低敏感区的地块特性与城市综合发展有效链接,植入竹林等植物的观赏区、生态文化科普区、康养绿道等设计提升郊野公园的多功能承载力。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郊野公园设计实践是研究的核心环节,但思维的闭环需要以生态敏感性分析技术的验证作为切入口,将设计后的指标与现状进行对比和分析。合肥北城竹海公园在生态敏感性分析技术的指导下的设计结果呈现出生态文明建设朝正向发展的趋势,故设计工作的环节是严谨和科学的,设计工作的结果是有效和有意义的策略。合肥北城竹海公园的设计呈现出一个健康且积极发展的空间规划,链接城乡融合的良性取向,对大房郢水库的水源涵养积极有序的保护,营造健康宜居的城乡环境。在乡村振兴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将公园城市的包容力适度发挥,为建设城郊地块的郊野公园规划提供建议和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