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野生藏酋猴姿势行为与支持物利用研究 收藏
野生藏酋猴姿势行为与支持物利用研究

野生藏酋猴姿势行为与支持物利用研究

作     者:李鹏晖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进华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藏酋猴 姿势行为 支持物利用 体型 地栖性 

摘      要:姿势行为(移动姿势和静止姿势)是动物在形态、生态和进化的背景下所展现的运动能力和肢体分配,在生物与环境之间起到媒介作用。灵长类动物通过一定姿势行为完成生命活动,从而影响其生存与繁殖的成功,因而,姿势行为研究可以探究灵长类动物行为生态的适应性。目前,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行为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行为、生境选择、觅食策略等方面,对微生境的行为利用模式研究较少,生活在黄山低海拔地区的藏酋猴采取怎样的姿势行为策略开发低海拔生境。同时,形态特征是影响姿势行为和支持物利用的重要因素,由于体型大小、个体发育和性二型等方面差异,不同性别年龄组的藏酋猴如何在生境中各取所需从而维持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群体的稳定。本研究以安徽省黄山市聂家山研究基地附近的一群野生藏酋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姿势行为和支持物利用的研究,探究野生藏酋猴姿势行为模式以及体型大小和个体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5分钟持续时间,10分钟间隔)收集性别、年龄、移动姿势、静止姿势、支持物高度、粗细、倾角、数量等数据。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进行实验数据采集,有效观察72天,有效扫描取样1544次,有效采集个体行为数13751个。本研究将每个个体行为数据当做独立样本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野生藏酋猴不断地改变姿势行为利用不同支持物,从而实现生命活动。研究期间共观察到9种移动姿势和6种静止姿势。移动姿势包括四足行走、跳跃、四足奔跑、环抱移动、攀爬、搭桥、下落、蹦跳和悬吊移动等;静止姿势包括坐立、躺、四足站立、两足站立、悬吊和环抱等。在移动过程中,藏酋猴的主要姿势为四足行走和攀爬,觅食和休息过程中的主要姿势均为坐立。四足行走的时间比例随着支持物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林冠层主要移动姿势均为攀爬,攀爬的时间比例随着支持物直径的增加而增加。觅食和休息在不同支持物高度和直径上均为坐立,并且坐立觅食姿势的时间比例在小枝上更高。藏酋猴在地面频繁地四足行走,在树上垂直方向频繁地攀爬,可能是它们节约能量的一种方式。(2)发现了野生藏酋猴主要在地面进行活动和树栖觅食的物种特点。收集数据表明,藏酋猴主要利用地面支持物,其次是低层林,表现出地栖性倾向。不同高度支持物的活动时间分配表现不同:休息和社会性理毛的时间比例随着层级的增加而减少,觅食的时间比例随着层级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活动对于不同属性的树栖支持物需求不同:觅食过程中,偏好利用数量多、倾角小、直径小的支持物,休息时,偏好利用数量少、倾角小、直径居中的支持物上,移动时更多利用直径为2-10厘米的分枝。(3)藏酋猴的姿势行为随着个体发育而不断丰富,少年猴表现出更多的姿势行为谱,同时表现出悬吊移动、环抱移动、蹦跳、环抱觅食、悬吊觅食等姿势行为。同时,不同性别年龄组的特定姿势行为利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攀爬和悬吊姿势的时间比例不断减少,少年猴跳跃频率显著高于成年雄猴(p0.05)。结果表明体型大小影响着不同性别年龄组支持物利用从而影响不同个体在垂直和水平空间的资源获取方式。本研究创新性地定量分析发现野生藏酋猴属于地栖性灵长类,其形态特征具有的潜在姿势行为功能(善于四足行走和攀爬)是对地栖生活和树栖觅食的适应。因体型大小和个体发育等方面的差异,不同性别年龄组的藏酋猴采用不同姿势行为策略进行能量权衡从而满足不同的生命需求。本研究以姿势行为为媒介为揭示藏酋猴行为和形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不同性别年龄组面对自然选择压力所作出的行为调整对理解未成年个体的发育和群体稳定有重要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