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疫情下的春节:“非正常”时段的“非日常”生活——以2020年... 收藏
疫情下的春节:“非正常”时段的“非日常”生活——以2020年四川...

疫情下的春节:“非正常”时段的“非日常”生活——以2020年四川邛崃南庭小区为例

作     者:陈施融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加华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304[法学-民族学] 030405[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法学] 

主      题:灾害民俗学 春节 “双非”生活 

摘      要:2019年底,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对个人心理及生活节奏带来极大影响,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各层次也造成了巨大冲击。与人类历史上其他灾害不同的是,此次的新冠疫情发生于春节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传统岁时节日的活动。于是本文从个人生活角度切入,探讨“双非生活,即“非正常新冠疫情时段下的“非日常春节生活,重点关注灾害背景下传统春节民俗的改变、民众的看法和应对措施,以及抗疫过程中体现出的个体、社会、国家的性质,故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南庭小区为具体个案,以2020年春节为主要观察时段,运用田野调查、网络民族志以及自我民族志的方法展开讨论。疫情发生后,为更好地保障与维护民众身体健康,在党和政府号召下,全国进入一种几乎全员居家隔离的生活状态,规模化的社会生活被全部叫停。于是个人被限制在固定空间内无法自由流动,致使传统的春节节俗在一定程度上被硬性“割裂。然而即便是处于这种“非正常的灾害时段,社群仍然进行各种调适来尽力延续“非日常的春节活动。首先是春节中的仪式活动,包括祭祀祖先和进香拜神。民众在无法外出却又试图延续仪式的情况下,应用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采取寻求有条件的替代者帮忙完成仪式、延迟祭祀时间或者更改仪式地点等方式来实现仪式活动的变相延续。其次是传统新年中高密度的社会交往。当线下交往被暂时阻断时,在科技的辅助下,民众使用线上媒介交互模式替代身体在场的仪礼往来。另外,并不是全部的线下交往都被中断,而是呈现从外部宗族、家族、朋友之间向核心家庭内部转移的趋势。最后是休闲娱乐。本来春节是修养身心的节日,但因疫情威胁和行动受限,导致民众心中产生憋闷感,于是他们通过看似“非常的活动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随后还发展出多样的居家隔离活动,包括线上如打游戏、“云监工建医院以及线下“居家套圈和健身等活动,纾解了自身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生活观念得到更新。通过这一系列行为,社会秩序获得有效维护,以抗疫为目的的新的共同体得以创建。从失序到恢复秩序这一过程,体现出三个维度的合力作用:一是国家引导,疫情证明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二是民众参与,这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三是社会辅助,科技打破物理边界保障正常生活的运行,民俗传统在受到疫情影响的同时也反过来对为疫情的应对带来积极作用等。本文详细探讨了新冠疫情下个人、社会与国家三者之间的互动,希望能为今后的疫病防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灾害中个体、社会、国家提供可供参考的应对思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