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元僧释明本诗歌研究 收藏
元僧释明本诗歌研究

元僧释明本诗歌研究

作     者:汪楷淇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嘉伟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释明本 元代僧诗 江南禅宗 江湖诗风 游戏三昧 

摘      要:元僧明本(1263—1323),号中峰,浙江钱塘人,在元代僧俗两界有着崇高的威望,被誉为“江南古佛,受到元仁宗、元文宗、元顺帝三代帝王的尊崇。其为人始终坚持着独立自由的僧人本色,不趋于权贵名利,为后世所称道。明本一生著述颇丰,被其弟子及后辈编为《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天目明本禅师杂录》等禅门语录,广为流传。今据大藏经辑录,明本存诗近千首,其中两首以上的组诗达598首。身处海宇混一的元代,各民族空前融合,文化的交流沟通也为佛教的发展带来新变。受注重实际功用、泛神信仰、崇尚实践教育等草原文化的影响,蒙古统治者在面对佛教时,一方面更加注重其调和民族矛盾、教化百姓的辅政作用,另一方面统治者重视仪轨、注重经典的倾向也反映在该时代的佛教发展中。其中朝廷对教化作用的重视,促使明本诗歌中劝善内容的增加。注重经典,刺激了元代刻经业的繁荣,宗门语录成为僧人宣教的主要手段之一。且元代佛教的信众组织身份多元化,尤其是禅宗,许多汉文化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人士成为其信仰者。基于宣教的考虑,明本大量的韵文创作都具有语录体浅显通俗的风格。此外,在元代前中期提倡儒释一致的文化背景下,明本面对为玄而玄,不知所云的丛林文字禅之弊,结合当时文坛所提倡的文道合一思想,提出了“至理不存元字脚,有何所说为箴铭的观点,形成了既说理直白透彻,又通过譬喻、借代等艺术手法,保持禅宗不说破本色的言说风格。由于元代统治者对佛教教理的重视,加之江南地区的禅僧们对朝廷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无法承担该地区辅政的作用,教门诸宗开始崛起,与禅宗呈分庭抗礼之势。当此之际,明本详述禅教差异,倡导会通思想,提出以禅宗之“心总摄诸教的观点,并用教门经典来阐释禅宗思想。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引佛典入诗,大量的佛典术语、譬喻故事等被使用,较大规模地扩展了诗歌的词汇范围。同时,江南地区的清秀山水与人文风貌也使明本的诗歌创作得“江山之助。面对作为元代僧诗主体风格的江湖诗风,明本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在农事、羁旅、送别等主题以及纤细精工,清新雅致和通俗谐趣等风格方面都对江湖诗风有所承继。但由于明本僧人的身份,有着不同于其他江湖文士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他所表现的内容不但能突出山居生活的清逸澹泊,而且禅宗的思维方式也使其诗歌呈现出澄澈境界和深远寄托。此外,佛教偈颂中长篇、博喻等手法也被明本巧妙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在明本广泛的交游中,不少能文之士都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双方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明本向他们传播佛教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些文士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进而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当他们的作品中出现浓厚禅意时,就可以通过与之交往的明本来研究其这一时段内文学创作的生发与变化的内在原因。如赵孟頫诗歌中的通达精神,松散的文体规范以及其题画诗创作中的奇幻色彩都可以在明本处找到其内在的禅理依据。此外,明本也为其宗门的僧众与外界的交往提供了便利,尤其是促进了与异国僧人的交游活动,明本诗文也随之流传海外,对日本汉诗文创作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五山文学的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这为中外交流史、中日文学关系史写下了新的内容。要之,对于元僧明本的诗歌研究,可以为尚显薄弱的元代诗歌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及元代宗教文化史等相关研究添砖加瓦。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