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原位内膜免疫细胞浸润特征的分析与验证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薇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主 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原位子宫内膜 免疫细胞浸润 不孕 炎症
摘 要:目的与内容:本课题首先筛选及整合GEO数据库中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原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转录组数据,通过CIBERSORT、MCP-counter、Immu Cell AI三种方法进行免疫细胞浸润特征分析,并且进一步分析免疫细胞浸润与不孕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以及免疫荧光(IF)两种方式在临床石蜡切片上进一步验证,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原位内膜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种类、比例及其分布情况。研究方法:我们首先在GEO数据库中筛选并导出内异症原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转录组信息;然后通过Sva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及通过limma包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批次效应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得各数据集具有可比性;利用CI BERSORT、MCP-counter、Immu Cell AI评估正常子宫内膜与内异症原位内膜免疫微环境中细胞种类及比例;利用MCP-counter评估正常女性组、内异症患者组中的正常生育组与不孕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下一步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和不孕的相关关系;并且使用免疫组化以及免疫荧光这两种方式,对临床样本进行验证。结果:(1)TNF通路、IL-17通路和MAPK通路,这三条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原位内膜中显著富集;(2)根据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和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进行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原位内膜组的CD8+T细胞、活化NK细胞、卵泡辅助性T细胞的比例均增高(0.1659±0.0968 vs 0.1086±0.0939,P=0.0033;0.2130±0.0915 vs 0.1650±0.0609,P=0.0029;0.0502±0.0311 vs 0.0349±0.0232,P=0.0086),而M2型巨噬细胞和静息肥大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组降低(0.0591±0.0508 vs 0.0896±0.0717,P=0.0336);(3)对数据集GSE120103(n=36)进行分析,发现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原位内膜中CD8+T细胞水平升高(P=0.0019),CD8+T细胞判别内异症患者可否正常生育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4)通过免疫组化以及免疫荧光对临床样本(n=40)进行验证,发现内异症患者原位内膜中CD8+T细胞、NK细胞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0.2292±0.0591 vs 0.1790±0.0562,P=0.0132;0.1686±0.0745 vs 0.1163±0.056,P=0.0227),而巨噬细胞的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0.1774±0.0685 vs 0.2555±0.0588,P=0.0003),同时,CD8+T细胞、M2型巨噬细胞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和0.833,这说明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检测CD8+T细胞和CD163+M2型巨噬细胞来指导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效果。结论:综上,内异症原位内膜中CD8+T细胞、NK细胞比例升高以及M2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提示子宫内膜存在促炎特征,CD8+T细胞的占比增高有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生育能力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