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乾隆朝前三十年翰苑辞赋研究 收藏
乾隆朝前三十年翰苑辞赋研究

乾隆朝前三十年翰苑辞赋研究

作     者:汤崇蓉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彭安湘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乾隆朝 翰林院 庶吉士 试赋 辞赋 

摘      要:清代翰苑辞赋在近二十年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由于许多作品创作时间模糊、内容散佚及前人对其价值评判较低等诸多原因,目前学界对翰苑辞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乾嘉道三朝整体宏观研究与清代赋论发展等部分。而从赋体文学与文化制度的角度,立足赋文本,深细地探讨乾隆朝前三十年间翰林院与试赋的关系、翰苑赋坛的概貌、赋作品的留存、赋学批评的争端、赋作的形式特征、内容主旨、艺术表现及价值影响等内容,则是本文对此阶段辞赋所作的异于他者的中、微观研究。文章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四章十节。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此论题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从学界研究现状中发现此论题存有学术增长点与研究空间,故将创作于1736-1766年这乾隆朝三十年间的翰苑辞赋及此时文教与赋风关系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一章探讨清代翰林院建制以及乾隆朝试赋风气的形成。清代翰林院在借鉴前朝建制的同时融入了满族政治制度的民族特色,是文士心中的文苑清贵之地与仕途中转之所。清代帝王重赋促使文士争相习赋,文士通过翰林考赋擢黜转任,赋对士子仕途的重要地位再次激发了天下文士习赋、试赋的热潮,文士学赋的渴望导致了赋选、赋集的大量涌现。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制度与文学创作之间形成了通畅的循环。第二章阐述乾隆朝前三十年翰苑赋坛概貌。从辞赋创作角度而论,属于这个时间段的大约有一百二十余篇翰苑辞赋(依据的是笔者整理出来的数据)。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类赋体,但以应制古赋与应试律赋为主。从辞赋批评角度而论,由于辞赋与政治依存关系发生了变化,本时期辞赋注重技法、声韵与辞藻,致使讽谏功能逐渐丧失而德音书写占据主流。同时,古赋与律赋理论针锋相对且成果众多,赋论家创造性地提出了“变律为古的主张,辞赋批评整体表现出“古律融合的趋势。第三章专析乾隆朝前三十年翰苑辞赋的形式特征。首先,辞赋的命题尊古又尚时,范围广泛,涵盖了经史子集各类,但以经义和诗赋为主。翰苑辞赋由于命题作赋、因事献赋、唱和与文思共鸣的原因形成了活络的同题创作现象。其次,翰苑辞赋尤重声韵和谐,除官方试赋统一限韵外,赋家在进行创作时也会自觉限韵。第三,翰苑辞赋的行文句式整饬规范,古体大赋推崇“曲终奏雅采用三分式结构,律赋主张“发端警策注重层次划分。第四章阐述乾隆朝前三十年翰苑辞赋的主要内容。百余篇翰苑辞赋内容大体涵盖这个时期的部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其一,记述了帝王祭祀祖陵、平定边疆、南巡与游猎的政治生活,展现了当朝文化、武功两方面的成就;其二,再现了所在城市的建筑风格与人文风俗,继承风雅之意的同时深具史学价值;其三,抒发了文士赞颂圣朝、请除佞臣的爱国之情与求知遇的个人仕途忧思,传达了作者的所思所感。这些辞赋融汇百家知识,发展了辞赋声律与创作技法,促进了辞赋的学术化与精细化,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清赋风格趋向清真雅正。结语总结全文,论及了乾隆朝前三十年翰苑辞赋的创作特点及赋学价值。受到儒道融合的影响,赋家们在思想上调解入仕与归隐的矛盾并呈现在作品之中,将儒家致用与道家辩证相结合,最终表现在辞赋的德教功用与审美追求上。赋家在政权认同、“清秀文风与颂圣崇德三个方面受到了本朝文统的影响,庙堂气息浓厚。其赋学价值在于:第一,带动了赋集、赋选编写的热潮;第二,为清代中后期赋学批评提供了探讨对象与观念启示;第三,于赋史更是开拓了新的题材并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加深了自身文学性及学术化进程;第四,本时期作为乾嘉道三朝律赋中兴局势的肇始与准备阶段,为后世赋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