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野草在歌唱》两译本比较分析 收藏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野草在歌唱》两译本比较分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野草在歌唱》两译本比较分析

作     者:刘晓颖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振平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野草在歌唱》 

摘      要:上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经历了跨学科“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并将性别视角引入翻译,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改变译者与作者不平等的地位,肯定译者的创造性,允许译者有更多机会去阐释原文,重新塑造女性形象。路易斯·冯·弗洛图提出了增补、加写前言和脚注及劫持的干预性翻译策略为分析女性主义作品提供了理论框架。《野草在歌唱》是著名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小说以黑人男仆杀死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起点,展现了非洲殖民地白人和黑人之间的殖民压迫和种族矛盾,在突出严重的种族冲突的同时,也表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野草在歌唱》早在1956年由著名翻译家王科一先生首次翻译为中文,1999年王科一的女儿王蕾对小说重新进行修订,并且两位译者都没有在译本中署上真实姓名。原译者和改译者一为男性,一为女性,两个译本在时间上也相差四十多年。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野草在歌唱》的研究多限于文学方面,鲜有对小说译本的研究。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借鉴弗洛图的三个重要概念,对《野草在歌唱》的原译本和改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性别译者对女性形象的认识和塑造。通过分析发现,原译描述女性的用词较为苛刻,对女性多有贬义评价,译者着重描写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改译的修改有很多集中在对玛丽形象的刻画上,目的在于修正原译对女性的贬低性描写,也有抒发自身女性主义思想的主观追求和努力,说明译者的性别和所处的时代会对其翻译行为造成影响。改译者采用补充、劫持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来表现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和自己的女性意识,涉及女性描写时恰当的措辞和适当的补充说明,都表现了对女性的同情和理解,既表现了改译者在翻译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体现了当代译者对于女性主义思想的关注和在翻译实践中对女性主义的观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