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不可知的中国之旅-维克多·谢阁兰的异域情调论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向征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203[文学-法语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维克多·谢阁兰,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和汉学家。1909年,他以海军见习翻译的身份首次来到中国,直到1914年一战的爆发返回法国。1917年,谢阁兰作为医生的随同翻译再次来到中国,对南京附近的梁代陵墓进行考察,于1918年回法。中国这个神秘古老的国度,激起了谢阁兰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围绕中国这个异域主题,他先后创作了《碑》、《画》、《勒内·莱斯》、《面向土地的战争》等多部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和戏剧各类体裁。法国作家对异域的关注由来已久,早于谢阁兰一个世纪之前,夏多布里昂、福楼拜和洛蒂等作家就把眼光投向了美洲和东方。在他们的描述下,异域是一个充满别样风情、怪异的他者,这个客体较之主体处于劣等的地位。而谢阁兰的异域情调观认为,异域情调是一种多样性的审美,这种审美的核心是重视并尊重主体和客体间的差异。出于对这种独特的异域情调论的实践,谢阁兰深入考察了中国众多城市,最终面对西藏这块禁地,他对中国的了解走向了不可知。笔者试图应用赛义德在《东方学》中对东方这个他者形象的分析,结合人类学的差异概念和比较文学形象学中他者的定义,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通过与19至20世纪法国作家笔下异域尤其是东方的形象对比,阐明谢阁兰眼中的东方的差异。最终围绕对《碑》、《勒内·莱斯》和《西藏》的研究,分析谢阁兰是如何走向了对中国的不可知。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叙述该选题的来源及意义,梳理国内外对谢阁兰作品的研究方向和特点,进而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文第一章介绍19至20世纪时期法国作家如何看异域尤其是东方,以夏多布里昂、福楼拜和洛蒂为例。第二章,论述谢阁兰的异域情调论如何影响了他与上个世纪的作家们看待东方的不同。第三章,通过分析诗集《碑》中对汉字的误读,《勒内·莱斯》中探秘紫禁城未果,诗集《西藏》中对不可知的遐想,阐明欧洲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对绝对差异的追求是谢阁兰不能真正认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文章结语部分,笔者对谢阁兰认识中国失败的特质和成因作进一步的总结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