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苗宸铭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朱玉碧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主      题:城镇建设用地 集约度评价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重庆市 

摘      要: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如何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有效保障新发展阶段的建设用地需求,成为了党和国家必须破解的课题。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这就要求转变原来的土地粗放利用方式,走土地集约利用道路。由此,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共识,它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需要不断深化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尤其是要针对不同区域的实践,找出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土地集约利用度的措施。本文选择重庆市的城镇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研究文献,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可持续利用论、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土地集约利用论等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在广泛收集重庆市大量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并根据2014年国土资源部推行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38个区县(38个评价单元)进行了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测评,揭示了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并在对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影响因素规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定量模型分析,实证出影响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据,提出提升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的措施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1)对影响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因素进行归纳和定性分析。文中把影响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因素归纳为经济类、社会类、土地利用类和其他类四大类因素,并揭示每类因素及因子与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关联性。(2)在对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分析中,首先,反映出全市城镇建设用地呈较快增长态势,在2010年-2018年这8年期间净增城镇建设用地65647公顷,相对2010年增长了12.74%,年均增长率为1.6左右%。然后,发现城镇建设用地区域差异显著,表现在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和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存在巨大差异。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量最小的区域只有27平方米,最大的区域超过200平方米,体现出市域内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大。(3)通过采用国土资源部推行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38个区县进行了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全市38个评价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总指数值)差异较大,集约度最高是渝中区,总指数值为0.9570,集约度最低的是酉阳县,总指数值0.5080,最低与最高值的差值接近一倍。并根据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指数值,划分了五个集约类型,即集约度高(Ⅰ型)、集约度较高(Ⅱ型)、集约度中等(Ⅲ型)、集约度较低(Ⅳ型)、集约度较低(Ⅴ型)类型。从集约度总指数分布看,全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空间差异明显,主城都市区的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而渝东北城镇群、渝东南城镇群的集约度低。(4)在对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选用T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并根据影响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因素,综合考虑指标的可比性、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解释变量。然后构建回归模型,借助stata15.0软件对影响因素做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为:通过了10%、5%、1%的显著水平的有四个指标,即人均生产总值(负向作用)、城镇化率(正向作用)、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负向作用)、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正向作用)。(5)根据影响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四个显著因素,为重庆市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提出了五点措施建议:一是重视经济发展提质与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度提升同步;二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三是从严厉、从紧管控建设用地供给,确保人均建设用地不超标;四是加强旧城改造,提高存量建设用地集约度;五是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奖惩制度。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