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社会工作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的研究 ... 收藏
社会工作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的研究 ...

社会工作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的研究 ——以山西省P县为例

作     者:刘志宏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孙明哲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主      题:社会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性保护 推光漆艺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复存在,当今社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生活的点缀或文化产业中的符号,已然不复传统社会时期在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传承人也不得不面临着适应现代文明与保留传统技艺之间的割裂。非遗保护的核心是活态性保护,即“留形又留魂、见物又见人,强调给予传承人有效的服务和支持。在推动非遗活态性保护工作中,社会工作能有效弥补政府部门在推动非遗保护中细节管理的不足,突破市场在经营文化事务时的趋利性限制,给予传承人专业有效的帮扶。目前,社会工作机构开展非遗保护的相关实践活动刚刚起步,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虽然在不断发展,但距离活态性保护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这一现象激发了笔者的研究兴趣,笔者期望通过非遗传承运作方式的研究,从理论上探索社会工作助力非遗活态性保护的可行性和介入策略。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以山西省P县推光漆艺传承人为调研主体,选取19位推光漆艺传承人,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开展研究。通过纵向描绘推光漆艺的传承过程及现状、横向梳理政策影响、动态分析传承人内外部的互动关系,探索社会工作助力推光漆艺传承的切入口。调研发现,推光漆艺的传承队伍初步形成了高、中、低三级人才基础,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扩展了自身生存空间。传承人中的互助行动以及与多元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促进推光漆艺初步实现活态性保护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推光漆艺传承的潜在危机主要体现在:身份认同局限在代表性传承人内部,非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选择权被相对剥夺,向下传承的范围缩小;在推光漆艺传承队伍的建设中,缺乏对文化内涵的传承、缺少复合型人才;在推光漆艺保护的民众基础建设上,缺少系统性的宣传和倡导,导致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薄弱。关于社会工作如何助力推光漆艺传承这一问题,一方面,探讨社会工作助力推光漆艺传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笔者依托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尝试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在微观层面上,社会工作者要注重引导非代表性传承人增加身份认同,激发传承信心,更要挖掘运用内外部优势资源,进一步推动推光漆艺共同体内部实现助人自助。在宏观层面上,要加强宣传,增强民众的保护基础,搭建政策和传承人之间的桥梁,助力制度合理完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