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免疫介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分析 收藏
免疫介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分析

免疫介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分析

作     者:来小红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卉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5[医学-中医学] 10[医学] 

主      题:免疫介导的药物性肝损伤 回顾性研究 临床特征 中医证型 

摘      要: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免疫介导的药物性肝损伤(immune-mediate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IM-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讨免疫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诱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恢复时间与非免疫介导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差异,为临床研究药物性肝损害的免疫参与机制和特点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门诊或收住院的所有考虑诊断为DILI的患者共271例,其中,ANA阳性患者94例,对照组为ANA阴性患者177例。本次研究主要通过问诊及我院电子病历系统,统计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肝功能(包括ALT、AST、GGT、ALP、TBIL)、免疫指标(包括ANA、Ig G、Ig M)、用药情况(包括具体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或药物种类)、预后(包括治愈或好转所需时间、慢性化)等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是否有差异。2.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门诊或收住院的所有考虑诊断为IM-DILI的患者共94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脉,参照2016版《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湿热黄疸、气滞血瘀、寒湿瘀阻、肝肾阴虚五个证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预后,通过统计分析归纳总结IM-DILI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结果:1.通过对两组间一般情况的比较,ANA阳性与ANA阴性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引起DILI的药物方面,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ANA阳性组以中药类为主,ANA阴性组西药类最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分型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显示:ANA阳性组与ANA阴性组在肝损伤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免疫指标方面,ANA阳性组Ig G和Ig M明显高于ANA阴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严重程度方面,ANA阳性组3级患者比率明显高于ANA阴性组,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肝损伤严重程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好转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统计显示ANA阳性组中位好转时间明显长于ANA阴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慢性化进行比较,统计显示ANA阳性患者慢性化比例明显高于ANA阴性患者,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将ANA阳性的94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肝郁脾虚证38例(占40.4%)、湿热黄疸证33例(占35.1%)、气滞血瘀证10例(占10.6%)、寒湿瘀阻证5例(占5.3%)、肝肾阴虚证8例(占8.5%)。五种证型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肝损伤类型方面,肝郁脾虚证和湿热黄疸证存在显著差异(P0.005),主要表现在湿热黄疸证的肝细胞损伤型患者明显多于肝郁脾虚证。在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湿热黄疸证与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阻证、肝肾阴虚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5),其中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阻证及肝肾阴虚证均以轻度肝损伤患者为主,而湿热黄疸证以中重度肝损伤患者最多。结论:1.IM-DILI患者因中草药及其制品所致者更为多见,常伴有Ig G、Ig M的升高,且肝损伤程度较普通DILI更重、治愈或好转所需时间更长、慢性化比例更高。2.IM-DILI患者中,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阻证及肝肾阴虚证均以轻度肝损伤患者为主,而湿热黄疸证以中重度肝损伤患者最多,提示湿热黄疸证患者更容易出现重症病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