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脏重构及sST2、... 收藏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脏重构及sST2、NT-p...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脏重构及sST2、NT-proBNP水平的影响

作     者:尹维维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辉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慢性心力衰竭 房颤 重组人脑利钠肽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脏重构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 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脏重构及s ST2、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临床研究,入选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并定期门诊就诊,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3例(52.50%),女性患者57例(47.50%),年龄在58-88岁之间,平均年龄71.43±7.07岁。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要求,给予两组相应的药物处理。对照组按照中国心力衰竭诊疗指南(2018版)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拮抗剂等);同时对于房颤的治疗,根据患者心率情况,给予相应药物控制心室率,根据CHA2DS2-VASC评分,评估血栓形成风险、根据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选择合适的抗凝剂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 BNP。具体方法为500μg重组人脑利钠肽+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先予以负荷剂量1.5μ***静脉推注3-5min,之后以0.0075-0.015μg·kg·min的速度连续静脉泵入7天,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等基本情况,治疗后7天时评估心功能改善情况。分别测定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月的心脏重构相关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ion gene2 protein,s ST2)水平、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inute walk test,6MWT),随访3月,记录患者窦性心律转复情况,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血压、头痛、恶心、室性心动过速,随访3月,记录不良预后发生情况,主要的不良预后包括心力衰竭再住院及全因死亡情况。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以P0.05)。2.两组患者心脏重构相关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房内径)在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治疗后1月,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治疗后1月,观察组NT-pro BNP、s ST2水平、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预后事件,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33%,对照组的总不良预后发生率为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显著抑制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显著降低s ST2、NT-pro BNP水平,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加。2.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活动耐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