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农村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研究 收藏
中国农村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研究

中国农村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研究

作     者:侯婉月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蒋永穆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主      题:农村返贫 动态监测 长效帮扶 机制构建 

摘      要:防止农村脱贫人口返贫是现阶段中国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问题,健全防止农村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措施。防止农村脱贫人口返贫不同于绝对贫困的治理,返贫过程与致贫过程有着质的差别。在新的反贫困阶段,对农村的帮扶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低收入人口的特惠性资助,更体现在对农村人口分层分类的常态化帮扶。常态化帮扶应立足于有效的贫困动态监测体系,实现从贫困识别向动态监测的转变。化解农村贫困问题的长效帮扶机制,更应该建立在有效的贫困动态监测基础之上。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农村返贫问题的分析是本文的角度创新,对返贫标准与贫困标准是否一致的研究是本文的观点创新,梳理动态监测与长效帮扶有机统一逻辑关系以及基于贫困动态监测的农村帮扶机制构建是本文的内容创新。本文从中国扶贫实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农村返贫问题、农村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基于动态监测的农村帮扶机制构建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对返贫问题的内涵进行分析,基于返贫深度和原因将返贫分为暂时性返贫、周期型返贫、结构型返贫和政策型返贫。通过分析“贫困-脱贫-返贫过程,抽象出返贫的本质为农村脱贫人口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和创造价值能力的相对倒退,体现了发展个体与发展环境的不适应性。其次,通过对比贫困识别和贫困监测异同、贫困监测和贫困动态监测异同,分析农村返贫动态监测的功能转化,对农村返贫动态监测的主体和客体进行阐释,在梳理总结贫困标准演进的基础上,对农村易返贫群体进行重新界定,论述农村返贫衡量标准与农村绝对贫困标准的异同。结合中国扶贫实践,指出当前我国农村贫困帮扶机制现存问题主要源于动态监测的功能缺失。再次,从脱贫脆弱性、发展能力、发展环境、农村整体性发展条件四个角度分析农村返贫的影响因素,运用A-F双临界值法进行多维返贫动态测度,运用mlogit模型分析农村贫困状态变化影响因素,讨论构建农村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具体内容。最后,梳理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构建的有机统一逻辑关系,阐述基于动态监测的农村帮扶基本思路和防止农村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构建的基本路径。总结结论并对现阶段农村帮扶工作的政府对策提出思考和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