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产教融合促进民族地区内生发展研究 收藏
产教融合促进民族地区内生发展研究

产教融合促进民族地区内生发展研究

作     者:王雪婷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孙振东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8[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主      题:民族地区 内生动力 内生发展 产教融合 教劳结合 

摘      要:民族地区在依赖政策的外来帮扶之下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政府主导的外源式发展能够在短期内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善相对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利于社会稳定。但它注重的不是长期的社会效益,这种主要依靠外来“输血式的发展,难以保证其可持续性。与依赖外来的发展方式相比,内生发展是一个稳定持续的,并且是可操作的发展形式。促进内生发展并不是意味着不依靠政策、外界的帮助。内生发展强调在外在条件下以生活在当地的人民群众作为开发主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育内生动力,以实现民族地区内涵式发展。民族地区各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促进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就必须加强与各产业的沟通,这就要求产业发展与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作用,即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之一,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着教育,生产力水平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与必要性。反之,随着生产劳动中技术含量的逐渐增加,仅仅依靠经验的劳动者已无法胜任现代社会的生产劳动。在生产劳动中,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劳动力所承担的工作也会不同,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的素质和水平会直接对生产的效率和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产教融合反映了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水乳交融、互为因果的关系,有利于发挥教育部门和生产部门各自的优势,克服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种种矛盾和阻碍,从而形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靠教育、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良性运行机制。民族地区的内生动力涉及人才、技术、产业、文化、价值等精神与物质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在民族地区内生发展的要求之下,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相互作用,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培育与增强民族地区内生动力,对于促进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方面,产教融合通过将学校专业与经济产业结构相联系,挖掘利用当地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产教融合从把握经济发展需要、扩大教育主体、扩大教育空间、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展开技术培训,加强对农牧民技术技能培养,科学技术也以人为载体,切实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同时现代文明的传入,也有利于乡风文明的培育。以此,笔者认为产教融合对于促进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位于渝东南民族地区的L职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到民族地区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存在学校专业建设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强、专业设置重复化、“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不强、企业缺乏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既不利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究其原因,包括产教融合缺乏推进及保障体系、职业教育对产教融合认识上的模糊、企业行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等。基于以上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在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导向下,民族地区产教融合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政府构筑产教融合制度保障;职业教育深化对产教融合的学理性认识;专业建设体现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加强具有本土知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校企利益和文化共同体。以更好地发挥产教融合在促进民族地区内生发展中的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