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本草纲目》中唐宋时期外来药的特性与应用研究 收藏
《本草纲目》中唐宋时期外来药的特性与应用研究

《本草纲目》中唐宋时期外来药的特性与应用研究

作     者:王一竹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仁寿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医学] 

主      题:外来药 本草纲目 唐宋时期 文献研究 中外医药交流 

摘      要:目的:《本草纲目》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本草学及博物学的一次大发展。《本草纲目》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全书为190万字的鸿篇巨著,收载的药物达1892种,内容多,涉猎广,旁征博引诸多著作,并详细注明了其出处,有着“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特点。唐宋时期作为我国古代中外交流的一个小高峰,中外商贸络绎不绝,宋代方剂学的发展又及时地使这些域外舶来药得到广泛应用。故此,以《本草纲目》中收载的唐宋时期传入的外来药为研究对象,可以由此回溯药物在《本草纲目》中的收载情况,使研究兼具时代的长度与品类的广度,根据对于唐宋时期外来药的分类整理与研究,结合外来药在历代的发展特点,探讨每味唐宋时期外来药的特性和应用情况,并对外来药对中医药体系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得到的结果,为现代中医药发展提供借鉴,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方医药学的交流融合奠定基础,并为现代中药学研究及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文献参考,对于了解中国传统医学乃至传统文化如何兼收并蓄,又能将外域文化为我所用有着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文献综述法、文本挖掘及词频分析法、范式引领与表象诠释法等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为基础。首先,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本草纲目》中唐宋时期传入外来药的收载情况进行系统、全面地进行古代本草考证研究,并梳理其中与外来药物有关的文献记载。其次,通过文本挖掘及词频分析的方法,对研究收集的文本信息进行抽取、分类,并通过数据的频数分析发现统计规律,将录入校对后的文本信息转化为文件,根据相关中医概念进行人工分词后通过excel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对高频词进行统计生成高频词表,主要进行唐宋时期《本草纲目》中外来药数据信息的频数与频率分析,通过频数分析其方药分布及构成情况,揭示外来药的特性和应用特征。最后,运用范式引领与表象诠释的方法。在涉及到的数量巨大的文献资料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文献及成果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本草纲目》中唐宋时期传入的外来药对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影响,以期揭示中医药理论转化、吸收外来药物为己所用的共性内容和学术规律,为兼具这种属性的古今药物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结果:本研究整理了《本草纲目》中收载的唐宋时期外来药的收载情况,梳理其历史传入过程。在研究期间发现,《本草纲目》中收录的外来药物中有一部分至今应用于临床并有明确用药规范,另一部分则在民族医药中广泛使用,无明确用药规范,对这些药物的收载情况及转化过程进行梳理,可为现代中医药体系接纳吸收外来药物提供借鉴和参考。根据绘制统计学表格及柱状图,发现以药性来看,温性药最多,其后依次为平性、凉性、寒性和热性;以应用来看,以活血药为最多,其后依次为温里药、去腐生肌药、清热药、芳香化湿药、固涩药、泻下药、补阳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益药;从地理来源看,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原的药物数目最著,其后依次为东南亚、南亚(斯里兰卡、印度)、古代西域(我国西北地区)、中亚(阿富汗等)、东亚(朝鲜、日本等)、欧洲和古代奚国(我国东北地区);从自然属性来看,以植物药传入最多,应用最广,其后依次为动物药、矿物药。本研究通过统计在应用特征的研究分析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临床常用中药,区分历代临床应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的方式对其历史应用的沿革进行分析,为现代临床诊疗用药提供参考。《本草纲目》中唐宋时期外来药的传入对中医药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为对中药学的影响。对中药材品种种类的扩充为中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扩充了本草学家对于中药药性的了解,出现了崭新的“芳香药性;同时提高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二为对方剂学的影响。唐宋时期大量外来药的传入使方剂种类增多;出现了丸、散、露等新剂型。三为对于中医学学术思想的影响。温病学出现标志性的“芳香避秽理论;使伤科发展达到新高度,出现“活血化瘀的先进伤科诊疗思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