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面纱》与《金锁记》中孤独者形象之比较 收藏
《面纱》与《金锁记》中孤独者形象之比较

《面纱》与《金锁记》中孤独者形象之比较

作     者:卢敬选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姜智芹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8[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文学] 

主      题:《面纱》 《金锁记》 孤独者形象 比较 

摘      要:毛姆是英国的著名作家,虽然评论家和读者们大都对他的短篇小说赞不绝口,但毛姆的一系列长篇小说实际上也并不逊色。家庭和时代带来的伤痛深深地影响着毛姆的个性,也给予了他看待人生犀利而独特的视角,让他像一个冷眼旁观者一样,低沉冷静地在小说里讲述着人性的故事。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同毛姆一样,复杂的人生经历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敏感,她满含悲凉之风的作品至今也惊艳着每一位读者的心。毛姆和张爱玲虽然成长于不同的时代,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他们的创作却在思想主题和叙事艺术等多个方面呈现出相似性,尤其是二人在小说中刻画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和对人性的讨论。毛姆和张爱玲力求笔下人物个性的鲜明与真实,他们擅长用客观锐利的笔触展现自己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人性的揭露。毛姆和张爱玲小说中的青年男女大多陷入感情纠葛或生活困境,由此暴露出人物性格中的弱点和阴暗面,也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冷漠、隔绝的状态,这些形象无法避免地被孤独所包围,以孤独者的身影行动。本文对《面纱》中的凯蒂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这两个孤独者形象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比较,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共四章。以孤独者形象的比较研究推动作家比较研究的具象化、细致化、深刻化,从人物形象分析和比较的角度推动对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再发现与再讨论。绪论主要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献,梳理了文学界关于毛姆和张爱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包括作品研究和作家研究,梳理后发现对于二人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研究都相对较少,涉及“孤独这一概念时,大多也都是围绕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孤独意识或者是作家本人的孤独心理进行探讨。对毛姆和张爱玲的比较研究大多也都是选择二人的某两部作品作为比较对象,鲜有研究者单独将二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为课题来进行比较研究,关于孤独者形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继而也体现出本文所探讨之问题的必要性和创新性。正文第一章“情感归属缺失的孤独者分为“亲情的缺憾和“爱情的失落两个小节,从亲情和爱情两个维度去论述《面纱》和《金锁记》如何表现凯蒂与曹七巧情感归属上的缺失。她们没有感受过亲人给予的关怀与温暖,也没有体会过爱情的真正美好,她们的同命相连也是这两个孤独者形象呈现给读者的相似之处。第二章“衬托孤独者的象征性意象分为“一种隔阂:面纱和“一种伤害:金锁两个小节,从《面纱》和《金锁记》中的“面纱和“金锁这两个意象入手,探析二者在小说中分别形成的隔阂与伤害。这两个意象没有像大多数小说中的某些重要意象一样反复出现,甚至只是出现在小说的名称中,但它们却对孤独者形象的刻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物孤独性的外在物化表现,与人物的性格、生活、命运、结局都息息相关,富有深刻而丰富的意义。第三章“孤独困境中的自我选择分为“觉醒者的出发“被困者的自叹与“背后的美好和延续的悲剧三个小节,主要论述凯蒂和曹七巧这两个孤独者形象意识到自己孤独困境后的生存状态,以及做出的截然不同的选择。凯蒂最终实现了精神的成长,成为了一个向新生活昂首进发的觉醒者,迎来了人生的另一段新征程。曹七巧最后虽然同样看清了自己的孤独困境,但她也只能在月光下暗自垂叹,现实和自身都没有条件能使她逃脱眼下的生活。面纱可以被掀开,但金锁无法卸下,凯蒂和曹七巧不同的结局实际上是体现了毛姆和张爱玲对于孤独意识的不同把握。第四章“孤独者形象的成因分为“成长经历中的孤独体验“时代变革中的孤独体验,以及“写人性的创作观三个小节。从毛姆与张爱玲自身的孤独体验和他们的创作观出发,分析二人小说中具有孤独意识和人物形象富有强烈孤独性的成因。成长经历的不幸使毛姆和张爱玲丧失了能够为他们提供情感归属的家园,当时的社会与时代又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强烈的幻灭感和压抑感,促使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致力于对人性尤其是孤独性的书写。最后的结语则指出毛姆和张爱玲通过小说中孤独者形象的塑造给予现代社会的启示,这也正是毛姆和张爱玲小说作品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关怀所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