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滨水工业遗存更新中公共空间的日常性研究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庄少庞;王凡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摘 要:滨水工业遗存具备遗存空间与滨水空间的双重价值,更新不仅面对着产业转型、城市升级的发展需要,更肩负着还江于民、回归城市生活水岸的公共空间塑造任务。早期“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往往对地方历史的延续有所忽视,公共空间塑造缺乏对生活场景的关注,存在城市气质被淡化,公共空间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当前,遗存空间更新开始回归日常视角,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公共价值受到更多关注。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工业遗存更新的“领头羊,在滨水工业遗存更新方面已积累了一些实践成果,既有的更新园区作为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的有益补充,其实践经验与存在问题的梳理与总结具有理论意义和地方实践价值。本文以广州滨水工业遗存更新中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引入日常性研究视角,在梳理广州滨水工业遗存特征与更新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空间日常性的研究框架。通过典型更新案例的实地调查,分析园区公共空间的日常使用情况及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国内外同类型案例的调查研究,归纳广州滨水工业遗存更新中公共空间日常性营造的策略与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一步探讨这些策略在珠三角地区滨水工业遗存更新中的适用性。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研究对象及概念进行辨析,确定研究的框架与方法,进行相关文献与实践的研究综述。第二章系统梳理广州滨水工业遗存的分布与空间特征、推动更新发展的政策事件以及更新园区的使用现状,归纳广州滨水工业遗存的地方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将日常性概念引入滨水工业遗存更新的公共空间营造与使用研究,建立起公共空间日常性研究的具体框架。选取广州地区的典型更新案例进行调研,依据日常性研究框架分析现场调查资料,总结广州滨水工业遗存更新中公共空间营造与日常使用的具体问题,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第四章依据现状问题明确广州滨水工业遗存更新中公共空间日常性营造的目标。提出公共空间日常性营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可行的公共空间日常性营造策略。第五章通过实践应用进一步探讨上述营造原则与策略的适用性。对珠三角地区滨水工业遗存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鳒鱼洲滨水工业园更新项目的实践与反馈总结其公共空间日常性营造的具体实践路径,进一步探讨营造原则与策略在本地区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