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的赵树理研究 收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的赵树理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的赵树理研究

作     者:冯妮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汪纪明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赵树理研究 文化身份 民间 地域 

摘      要: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以下简称“丛刊)中关于赵树理的研究进行梳理,一方面,以时间为序,分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三个阶段进行梳理。80年代《丛刊》中的赵树理研究,在充分肯定赵树理“十七年时期被认可的价值的同时,挖掘赵树理新的意义和价值;90年代,对赵树理的阐释日趋多元,涉及更为广阔的领域,这种多元化的展示和呈现又与文化研究的热潮相关;新世纪,《丛刊》中的赵树理研究,尝试用新鲜的话语和视角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而“三农文学的提出,使赵树理作品中所关涉的农村现象有了更为丰富的阐释价值。另一方面,围绕赵树理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文化身份和文化选择、民间、地域文化进行横向探讨:一是对于赵树理的农民身份和知识分子身份的解读,这是新时期以来赵树理研究思路的拓展,《丛刊》中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80年代以后重新审视赵树理的文学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二是从“民间的角度入手,关注《丛刊》中的赵树理研究在这一问题下的展开,以“现代性的讨论作为逻辑起点,论述了民间文艺、说唱文学传统、问题小说和大团圆结局在赵树理研究中的呈现,从而表现了《丛刊》中赵树理研究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三是以地域文化研究为线索,阐述了赵树理研究与三晋文化和“山药蛋派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既是90年代区域文化研究热潮下的个案,也表现了《丛刊》在90年代的文学研究热点的变迁;最后主要把《丛刊》中其他的一些不易归类的或是前文没有提及的赵树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包括事迹考证、佚文发掘、研究述评等等。以《丛刊》所刊登的赵树理研究的文章为研究对象,既是对《丛刊》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赵树理研究的总结,又呈现出80年代以后的不同语境中,《丛刊》中的赵树理研究对现当代文学研究话题的不同反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