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经济集聚、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收藏
经济集聚、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经济集聚、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作     者:郑凯敏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朱庆峰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工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经济集聚 技术创新 碳排放强度 中介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摘      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逐渐取得新进展,我国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这种以点带面的空间集聚过程已然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表现和内生动力。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不断集中带来了经济集聚优势,但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的碳排放形势空前严峻,我国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与日俱增。技术创新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指标,是低碳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探究经济集聚、技术创新在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对实现我国绿色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经济集聚、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理,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说,接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首先,本文选取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并基于空间滞后模型考察经济集聚、技术创新在不同阶段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为深入探析经济集聚、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技术创新在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分析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具有先增后减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当经济集聚水平低于一定的阈值时,集聚导致的产出扩张效应占据主导地位,碳排放量增加;当经济集聚高于该阈值后,经济集聚带来的劳动力共享、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等各类正外部性得到凸显,开始表现出一定的降碳效果。(2)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强度具有“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当技术创新水平低于一定的阈值时,会引发能源回弹效应,从而导致更多的碳排放;当技术创新水平高于该阈值时,技术创新的“绿色偏向特征得以凸显,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减排效应。(3)先后选取人均碳排放、每百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作为替代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经济集聚、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是稳健的,且生产活动所导致的碳排放相较于居民日常消费所导致的碳排放更易于进行调控。(4)技术创新在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的角色,且这种中介效应存在非线性特征。当经济集聚水平低于一定的阈值时,会通过抑制技术创新使碳排放强度上升;而当经济集聚水平高于这一阈值时,则会对技术创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实现碳减排。(5)经济集聚、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强度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来看,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不仅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会对邻近省市的碳排放表现出抑制作用,这主要归因于地区间的模仿竞争、要素流动和经济关联效应。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的减排降碳工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提高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程度,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坚持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强化地区间关于碳减排的区域协同联动;碳排放治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