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戏剧符号转换视角看《窦娥冤》的跨文化舞台翻译与改编 收藏
从戏剧符号转换视角看《窦娥冤》的跨文化舞台翻译与改编

从戏剧符号转换视角看《窦娥冤》的跨文化舞台翻译与改编

作     者:吴可凡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卢巧丹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05[文学] 

主      题:《窦娥冤》 Snow in Midsummer 戏剧翻译 舞台改编 戏剧符号系统 

摘      要:中国传统戏剧兼具文学性与艺术性,戏剧典籍被视作文学殿堂之瑰宝,戏剧演出也赢得了唱演艺术翘楚之美誉。传统戏剧英译研究主要探讨文本翻译得失,疏于挖掘戏剧艺术的舞台价值;而戏剧符号学强调听觉、视觉和超舞台符号在戏剧接受过程中的共同作用,为研究中国传统戏剧以舞台为媒介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2017年2月,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改编自《感天动地窦娥冤》的舞台剧Snow in Midsummer在伦敦天鹅剧院首演,并于2018年8月首次登上美国舞台,成为戏剧经典走出国门的又一硕果。鉴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戏剧符号学为理论框架,对《窦娥冤》的英译、改编和舞台实践展开描述性研究,探讨以舞台为导向的戏剧翻译难点,总结《窦娥冤》的翻译与改编特征,以期探索中国传统戏剧走向海外的新路径。研究发现,中英语言差异、文化缺省和戏剧传统特殊性对以舞台为导向的戏剧翻译提出了挑战。《窦娥冤》的翻译和改编特征突出体现在成果展示、剧本改编和戏剧符号转换三方面。其创作成果包括剧本、英美版本的舞台演出以及丰富的副文本。剧本改编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在结构、内容和人物塑造上表现出复杂化倾向。在戏剧符号转换层面,语言符号作为主要的剧场交流渠道,通过语音特征和动作性表达推动副语言符号和视觉符号的运作,而后者则为意义建构创造了认知语境。研究得到三点启示:首先,戏剧翻译要求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剧本内容与表演内容、观众认知活动、剧场风格和舞台环境间的关联性。其次,戏剧典籍走出去需要戏剧工作者积极探索古典剧本的当代价值,并借助多种媒介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最后,要怀着开放包容的理念,打造戏剧数据库,推动戏剧典籍在与各国文化的融合中不断创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