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交换正义问题及其回应——基于马克思的劳动所有权理论 收藏
交换正义问题及其回应——基于马克思的劳动所有权理论

交换正义问题及其回应——基于马克思的劳动所有权理论

作     者:丰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志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30504[法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      题:马克思 交换 正义 劳动所有权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学界掀起了一场“马克思与正义的大讨论,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马克思是否基于劳资交换的非正义性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这一问题的难点在于,不管从正面还是反面来回答上述争议问题,都能找到直接的文本根据。正因为如此,学者们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部分学者甚至认为马克思对交换问题本身的模棱两可的态度才是产生争议的根源。鉴于交换问题在“马克思与正义讨论中的重要性,对马克思的交换正义思想进行重新理解和把握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如此,就理解马克思的交换正义思想及其相关争论而言,马克思对待劳动所有权的态度和看法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马克思这里,劳动所有权与交换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劳动所有权是产生交换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交换是对劳动所有权的转让与确证。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与所有权出现了既同一又对立的二重规律,并由此使劳动所有权呈现出“正义的悖论。这种“悖论同样出现在交换领域,资本主义的交换关系表现出了基于劳动与所有权同一的正义性以及基于劳动与所有权对立的非正义性。资本主义交换正义的二重性,既体现在商品交换关系中,也体现在劳资交换关系中。商品交换是对个人的自由以及平等关系的确证和肯定,因此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体现了正义性的一面。但是,在现实的资本主义交换关系之中,劳动者由于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而无物交换,劳动所有权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对劳动者来说只是作为一个抽象的法权概念而存在。劳动者除了自身之外一无所有,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体现出了不自由和不平等的非正义性的一面。而且,从劳资交换关系来看,交换的实际形式和过程是多样的、复杂的。至少就交换者整体与交换结果来看,资本家通过劳资交换攫取了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劳动所有权规律在劳资交换中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劳动者阶级受资本的支配和剥削,资本主义劳资交换体现了强制性和不平等的非正义性。总之,马克思的交换正义思想蕴含在他对资本主义正义理论的批判中,也蕴含在他对西方劳动所有权理论的批判中。借助马克思的劳动所有权理论,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回应交换正义之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