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延吉盆地伸展系统的形成与改造 收藏
延吉盆地伸展系统的形成与改造

延吉盆地伸展系统的形成与改造

作     者:李春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长厚;贾庆军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      题:延吉盆地 构造特征 演化阶段 改造特征 

摘      要:延吉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松辽盆地外围,具备良好的区域优势和勘探前景。延吉盆地后期强烈的改造,造成延吉盆地古今面貌迥异,主要目的层系铜佛寺组、大砬子组的原始沉降格局与现今的残留格局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层对比方面,对延吉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研究程度较低,尤其是控陷断裂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后期构造变形对盆地的改造作用等方面。因此,对盆地进行整体分析,落实上述问题,对盆地未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对大量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为基础,结合盆地及邻区丰富的地质构造研究成果,系统地探讨了延吉盆地中生代原始面貌及其演化与后期改造特征,为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本论文取得如下主要认识:根据层序界面的类型和特征,延吉盆地可划分为古生界基底构造层、前断陷期中生界构造层、下白垩统伸展断陷构造层、上白垩统坳陷构造层、新生界构造层等五个构造层。其中下白垩统伸展断陷构造层包含断陷初始期亚构造层、断陷鼎盛期亚构造层、断陷持续期亚构造层和断陷萎缩期亚构造层四个亚构造层。基于地震反射剖面地质解释成果,应用正断层位移—长度曲线形态分析法,对延吉盆地主要断裂的生长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分析了延吉盆地控陷断裂由各区段独立发育→相互联合的动态发育过程。延吉盆地中新生代期间经历了两期主要的构造运动。第一期构造运动为早白垩世区域性伸展作用,决定了延吉盆地的原始沉降格局;第二期构造运动为晚白垩世末期区域性挤压褶皱作用,构成了对延吉盆地原始沉降格局的改造。对吉林省地质志所记载的两期褶皱有不同的认识。地质志上所记载的屯田营组、长财组、大砬子组组成的轴向北北西早白垩世褶皱,应该是受主要目的层系原始沉降格局的沉降轴呈北北西向所误导。而龙井组轴向北东的晚白垩世褶皱,则反映的是主要目的层系铜佛寺组、大砬子组改造残留格局。该期褶皱斜跨于沉降轴呈北北西向的头道-铜佛寺-大砬子时期隆凹之上,对其原型构成了强烈改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