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恶性血液病合并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收藏
恶性血液病合并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恶性血液病合并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     者:张颖华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力毅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缓症链球菌 恶性血液病 血流感染 

摘      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HM)合并缓症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病情转归,并分析缓症链球菌的药敏特点。以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治疗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1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药敏试验结果、治疗方案及病情转归,并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1、临床特点:11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发热,最高体温为38.5℃-41.0℃,平均最高体温为39.6℃,均为弛张热,其中8例伴有寒战,占72.7%(8/11)。11例患者均有可识别的临床感染病灶,主要为肺部及口咽部,其中化脓性扁桃体炎发生率为27.2%(3/11),口腔溃疡发生率为63.6%(7/11),肺炎发生率为90.9%(10/11),且肺炎患者的胸部CT均表现为肺部的斑片状影。其他表现:2例伴皮疹,1例伴腹泻。2、易感因素:(1)粒细胞缺乏(粒缺):11例患者发生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前均处于粒细胞缺乏期,中性粒细胞最低值为0-0.05×10/L(平均最低值0.013×10/L),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为7d-15d(平均粒缺时间10.3d)。(2)预防性广谱抗生素的使用:11例患者在感染前均曾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住院时间长,11例患者感染前住院时间为12d-36d(平均住院时间20.1d)。(4)侵袭性操作:11例患者中有8例留置经外周静脉的深静脉置管,占72.7%(8/11)。(5)口腔粘膜受损:11例患者中8例发生口腔溃疡,发生率为63.6%(7/11)。3、药敏试验结果:本研究所分离菌株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100%,对氯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60%,对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为81.2%,对红霉素的敏感率为40%,对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为63.6%,对四环素的敏感率33.3%。4、治疗及转归:本研究的11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在血培养结果回报后3例改用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5例改用碳青霉烯类药物(2例单用,1例联合利奈唑胺,2例联合万古霉素),1例改用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例改用利奈唑胺+头孢哌酮舒巴坦,1例改用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例患者改用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d-8d(平均3.8d);抗生素总疗程为9d-23d(平均12.6d);经治疗,11例患者均好转,随访时间2个月到12个月(平均6个月),均未再次发生缓症链球菌感染。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常伴有口腔粘膜溃疡及呼吸道症状。粒细胞缺乏、口腔粘膜受损、预防性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长时间住院、侵袭性操作为其易感因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碳青霉烯类药物对缓症链球菌敏感且疗效确切,可作为经验性用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