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粤北某污染场地修复再利用多目标规划及决策偏好分析 收藏
粤北某污染场地修复再利用多目标规划及决策偏好分析

粤北某污染场地修复再利用多目标规划及决策偏好分析

作     者:刘继文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肖荣波;蔡云楠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污染场地 修复再利用 再利用适宜性评价 多目标规划 决策偏好分析 

摘      要: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存在土地资源质量不断下降、重金属污染场地数量增多、工业企业关停并转后污染遗留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污染场地的二次开发利用,可以达到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地块空间布局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但目前的场地再开发过程中仍缺少对污染风险的考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耦合环境修复与城乡规划领域相关知识,针对粤北某重金属污染场地,构建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计算不同方案下的污染场地再利用适宜性指数,对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与土地利用方式给出建议,并基于上述研究,对所选地块进行情景设计,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兼顾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并探求决策者的不同偏好对经济和环境效益、用地规划方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20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并收集整理数据,运用yaanp软件支持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场地再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权重。准则层权重:自然因子(0.35)、经济效益(0.27)、环境因子(0.25)、社会因子(0.13);指标层权重:坡度(0.55)、地下水埋深(0.45)、修复技术成本(0.31)、修复周期(0.69)、污染物去除效率(0.35)、致癌健康风险(0.45)、非致癌健康风险(0.20)、社会可接受程度(0.66)、用地兼容性(0.34)。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不同方案下的适宜性指数,所得结果:采用土壤化学淋洗修复技术时,居住用地方式下的适宜性指数为56.63,商业用地方式下的适宜性指数为57.64,居住用地方式下的适宜性指数为55.87;采用还原+稳定化修复技术时,居住用地方式下的适宜性指数为69.15,商业用地方式下的适宜性指数为72.37,公共用地方式下的适宜性指数为70.61;采用物理阻隔填埋技术时,居住用地方式下的适宜性指数为64.67,商业用地方式下的适宜性指数为65.71,公共用地方式下的适宜性指数为63.94。结果表明该场地适宜采用还原+稳定化方式对场地进行修复,并规划为商业用地。(2)当以最大化经济效益为目标时,居住用地面积为13.5 hm2,商业用地面积为9.45 hm2,公共用地面积为4.05 hm2,此时经济效益为37277.55万元,生态效益为11.93万元;当以最大化环境效益为目标时,居住用地面积为14.85 hm2,商业用地面积为5.4 hm2,公共用地面积为6.75 m2,此时经济效益为29387.48万元,生态效益为12.57万元;当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时,居住用地面积为14.25 hm2,商业用地面积为7.25 hm2,公共用地面积为5.5 hm2,此时经济效益为32994.88万元,环境效益为12.28万元。相对于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综合考虑两种效益时,用地方式下各类用地面积大小均处于前两种的用地面积之间。(3)当决策者偏向于经济效益时,应减少公共用地面积和增加商业用地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则需要权衡判断,若想保持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则需适当减少商业用地面积,增加公共用地面积,灵活调控居住用地面积;当决策者偏向于环境效益时,应增加公共用地面积和减少商业用地面积,居住用地面积仍需要权衡判断,若想保持环境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则需适当减少公共用地面积,增加商业用地面积,灵活调控居住用地面积。随决策者对环境效益的偏好程度增大,总经济效益逐渐降低,总环境效益逐渐升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