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的研制 收藏
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的研制

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的研制

作     者:刘兴华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金青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702[医学-药剂学] 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纳豆激酶 传递体 凝胶剂 经皮渗透 处方优化 

摘      要: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作为一种微生物酶,对于血栓、高血压、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良好的功效,常用其口服给药的制剂形式。但纳豆激酶口服给药过程中容易受到化学氧化而发生降解或直接变性失活,较难以整体直接透过胃肠道达到吸收的目的,应用局限性较大。针对上述缺点,本课题研制了一种纳豆激酶的经皮给药制剂——传递体凝胶剂,旨在通过无创的经皮给药方式使纳豆激酶免受pH、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克服纳豆激酶的稳定性差及大分子难吸收的缺点,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的制备研究(1)纳豆激酶传递体的工艺研究。选用卵磷脂、吐温80为囊材,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纳豆激酶传递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筛选得到纳豆激酶传递体的最优工艺与处方为:囊材质量比3.85:1,脂药质量比10:0.7,超声时间6.5 min。验证性试验显示,纳豆激酶传递体包封率为(72.30±1.32)%。(2)纳豆激酶传递体混悬液冻干工艺考察。以粒径、外观性状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纳豆激酶传递体的最佳冻干条件为: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预冻温度为-80℃,预冻时间为14 h,甘露醇与脂类质量之比为1:1。(3)纳豆激酶传递体的结构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纳豆激酶传递体为类球形,粒径为(172.30±3.06)nm,电位为(-39.07±1.20)mV,分散性良好;DSC和FTIR结果均显示,纳豆激酶由于被包裹于传递体囊泡内特征峰消失,表明纳豆激酶传递体形成。(4)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的制备。采用在空白凝胶剂内“后加入传递体冻干样品的成型方法。以药物含量均匀度、黏度进行综合评分,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考察凝胶剂的最佳处方条件为:丙三醇浓度16%,卡波姆浓度1%,pH值6.3。第二部分: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的体外释药及经皮渗透性研究(1)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行为考察,结果表明,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且Ritger-peppas模型拟合结果中n=0.3890.45,药物以Fick形式扩散。(2)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经皮渗透性试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的经皮渗透效果更好,约为其脂质体凝胶剂的4倍,验证了传递体携带大分子纳豆激酶透过皮肤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可行性;确定了最佳促渗剂为3%氮酮,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累计透皮百分比为(55.26±3.02)%。第三部分: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及稳定性考察建立了一套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要求的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的质量检测体系,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外观呈均匀细腻凝胶状,pH为(6.35±0.07),黏度为(265.47±2.93)Pa.s;该制剂的稳定性良好,最佳储存温度为4℃。第四部分: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的安全性及体外溶栓性评价利用活体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显示家兔皮肤未见红肿、斑块等现象,表明其安全性良好。体外溶栓性实验显示,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且溶栓过程较为缓慢,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综上,本课题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可供大分子纳豆激酶经皮给药的新剂型——纳豆激酶传递体凝胶剂,该传递体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经皮渗透效果,为纳豆激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种新的制剂形式,为后续大分子生物酶类外用制剂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