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学制改革研究(1950-1953年) 收藏
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学制改革研究(1950-1953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学制改革研究(1950-1953年)

作     者:韦婷婷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霍红伟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3[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4[教育学] 

主      题:新中国 小学教育 学制改革 

摘      要: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伴随着社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与国家各项事业建设的需要,社会各领域均呈现出破旧立新之势。其中教育领域的革新也迫在眉睫,亟待重建秩序。小学教育是教育中的基础阶段,对其进行接管、整顿与改造自然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当时的小学学制是六年制,难以在短时期满足新生政权对建设人才的急需。因此,改革小学学制的提议提上了日程并获准实行。小学学制成为了教育领域革新直指的矛头之一。由此自1950年起,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着手开展小学学制改革的相关试点与筹备工作。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政令将小学原来实行的四年初小加两年高小的“四·二分段制改为五年一贯制,正式拉开了小学学制改革的帷幕。修业年限、性质任务等的变化如投石湖中般在小学教育领域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推动着各项配套改革的随之跟进。学制改革不仅有助于消除旧教育以及旧学制长期以来形成的沉疴积弊,还折射出了新教育内蕴的革命精神与外显的功能定位。但就是这样一场契合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与满足广大工农群众受教育愿望的学制改革在实施中却步履维艰。这场改革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数不多的以匆匆结束为收场的改革。显然改革在实施层面出现了超出设计者预想的难题,其中包含的张力与矛盾值得我们去深入探寻。本文首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学制改革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论述,旨在揭示这场改革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从其动因及条件中把握改革的方向所在。其次,以多地的档案资料为载体,运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力图从改革审慎选点实验、全面迅速推行及骤然终止三个阶段来呈现改革细节,还原改革过程,力所能及的展现这段历史的真实。再次,其停止推行的结局出发,深度挖掘改革骤停的深层次原因,从政治、经济、教育、观念等方面来做论证分析,试图揭示宣告改革结束的政策性话语背后的事实依据。最后,透过学制拥有超越前者的极大张力,但却于现实中处处存在限界的现象,来总结、提炼这次改革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本文立足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实施充分的学制改革实验、遵循借鉴外来与本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需要理性精神之引领这几个角度来总结教训,对改革的历史反思进行了探讨。此次小学学制改革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符合新民主主义教育学制的一场改革实践,也是在继往开来中为追求教育平等、实现美好教育愿景的一次大胆尝试。从而学制改革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制度层面上对于学制框架的完善,还深入到教育教学理念里,推动了小学教育文化的革新与嬗变。同时这次学制改革也印证了教育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外力的强加干涉只能适得其反,体现着教育理想与现实的错位,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历史镜鉴。因此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以历史视角努力呈现此次小学学制的改革面貌,探明改革骤停背后的原因,分析改革的深远影响及历史经验,不仅助于进一步挖掘改革的历史价值,丰富此类学术研究;也对现今的小学乃至义务教育学制的调整与教育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