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申报》舆论研究 收藏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申报》舆论研究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申报》舆论研究

作     者:刘兴林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武志勇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申报》 预备立宪 新闻舆论 清末新政 

摘      要:预备立宪作为清末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近代化改革,对清末民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场改革并没有实现初衷,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本文通过研究《申报》在立宪运动时期的舆论,分析《申报》如何营造立宪舆论,《申报》舆论如何处理与政治权力、社会运动、党派阶层之间的关系,着眼于重大的社会思潮下报纸与立宪的互动,从而思考在时代变革环境下,报刊舆论如何促进社会进步和政治变革。本文将预备立宪运动划分为立宪筹备阶段(1905.1-1906.9)、立宪实施阶段(1906.9-1911.10)、从立宪走向革命阶段(1911.10-1911.12)三个时期。立宪筹备阶段,改革后的《申报》政治立场转向立宪,认识到专制制度的弊端,认为“专制政体不如立宪,呼吁朝廷先从预备着手开始立宪,并时刻关注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的活动。立宪实施阶段,清政府颁布“仿行预备立宪上谕之后,舆论的重点便不再是“是否立宪而是“如何立宪,《申报》将自身定位为“预备之动力,积极参与立宪实施,但随着改革的推进,报纸逐渐流露出对朝廷改革的质疑和失望。从立宪走向革命阶段,武昌起义前《申报》对革命的态度经历了从认为革命党人不足为患到同情革命党人的转变,对革命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武昌起义爆发后,《申报》根据对时局和战况的分析认为革命军将胜利,要求共和,不再支持立宪。预备立宪期间,《申报》通过提出政治主张向政府建言献策;发挥启蒙教育作用,注重用儒家学说解释宪政思想、普及宪政知识;在上层统治阶级和下层普通百姓之间搭建舆论空间,协助上下沟通。《申报》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和参与者。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