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视角下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问题介入研究 ... 收藏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视角下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问题介入研究 ...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视角下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问题介入研究 ——以重庆市L社区为例

作     者:谭钦尹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滨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主      题:流动儿童 人际交往 社会工作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摘      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式流动逐渐成为主流,流动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截至2015年,全国流动儿童人数高达3426万人,每5个城镇儿童中就有1个是流动儿童。由于环境的转变,导致儿童难以短时间内融入到新环境当中去,较非流动儿童更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以至于产生社会退缩或攻击行为,这都是不利于流动儿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反过来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不仅有助于适应社会,还对儿童人格品质的发展具有引导意义。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对儿童退缩、攻击行为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能否有效改善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有关流动儿童社会工作的介入研究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将以L社区的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走访以及前测量表,了解到社区内的流动儿童在人际交往知觉、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调控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偏差、情绪、交往行为等问题。对此分别在社区招募了10名流动儿童为实验组,10名流动儿童为对照组,针对其人际交往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这些流动儿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设计介入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将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调控、人际关系知觉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中的六步骤一一对应,通过六步骤(识别人际交往和环境线索、解释、建立交往目标、思考方法路径、选择路径、实施行动),提升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改善人际交往问题,促进流动儿童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以此策划了七次小组活动,并对结果进行评估。 通过对人际素质量表进行前后测以及与对照组比较,检验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能够有效改善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让流动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对身边情境的线索进行分析、解码,达到确立目标,选择正确行动方案的一系列人际交往策略,满足其友谊发展的需求。肯定了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在提升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反思了研究的不足之处,针对改善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有助于流动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