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河南省滑县三种主要间套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收藏
河南省滑县三种主要间套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河南省滑县三种主要间套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作     者:陈金涛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梅沛沛;马玉霞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9[农学] 090101[农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主      题:间套作 农田多样性 稳产 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摘      要:间套作模式可以改良农田生物地理群落,改善田间生态小环境,提升种植作物对光、热、水、气的利用率,进一步增加群体内植被多样性与复杂性,提高天敌的丰富程度,提高种植物对逆境生境的抗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及可持续农业发展需求,发展间套作种植模式可作为绿色优质高产栽培的一种重要途径。本试验于2019-2020年对河南省滑县连续种植6年的玉米/大豆、玉米/花生、玉米/红薯三种主要间套作模式进行实地调研和相关指标测量,并结合农户问卷调查,拟分析其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下各作物组合搭配、栽培方式、田间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技术集成现状;于玉米灌浆后25天(各作物生长旺盛期)重点测量了玉米/大豆和玉米/花生体系各作物在田间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成熟期测量了各间作带土壤剖面无机氮残留状况,以期明确各体系对土壤资源的利用情况;于作物生长后期调查群体抗逆性、并在作物收获时进行实收,以获得实际产量、作物考种及品质等性状,并通过详细记录与调查各间作模式下的物质资料、劳动力投入状况,以期探明各间作模式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三种间作模式间作行比、带宽、品种搭配合理及适当的辅助的高效田间管理技术,能充分间作优势。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玉米产量10.51 t/ha(净产),大豆产量3.75 t/ha(净产),玉米偏土地当量比(PLER)为1.07,大豆偏土地当量比(PLER)达到0.60,体系土地当量比(LER)为1.67。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玉米产量10.42 t/ha,花生产量11.15 t/ha,PLER玉米为1.07,PLER花生达到0.33,整个作物体系来看,LER为1.40。玉米/红薯间作体系中,间作红薯平均单株产量比其单作高10.2-18.5%。玉米平均产量9.99 t/ha,红薯产量达41.45 t/ha(净产),而整体上比单作红薯产量低,但间作红薯品质非常好,块根大小均匀。在年际间环境条件及有逆境发生的条件下,更能显示出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的稳产优势。在同一块土地上间作套种,作物复种指数提高,相对于单作体系,三种间作模式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幅度在5.2%-18.5%之间。间作后各作物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同时间作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地下部根系分布趋于合理,收获期土壤剖面无机氮残留量测量结果也体现了间作模式更能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资源,达到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单作玉米净收入为1106元/667m,玉米大豆、花生、红薯间套作净收入分别为2245、2349、3055元/667m。间作相对于单作,每667m净收入均高于玉米单作,由此可得出,以玉米为主栽作物的间作使农民的净收益增幅24%-75%,平均增加47%。玉米间套作整体经济效益要优于玉米单作,间作有利于充分发挥玉米边行效应,充分挖掘玉米单株生产潜力。在间作体系中增加了豆科作物的产出,有效解决粮油争地实际矛盾,在保障玉米稳产情况下增收花生、大豆,增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提高劳动就业率,实现粮油同步增产、农民增收。因此,河南滑县玉米/大豆、玉米/花生、玉米/红薯三种主要间套作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