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知觉负载而非稀释调制分心情绪面孔的干扰效应 收藏
知觉负载而非稀释调制分心情绪面孔的干扰效应

知觉负载而非稀释调制分心情绪面孔的干扰效应

作     者:刘欢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付世敏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教育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主      题:知觉负载 稀释 分心情绪面孔 字母搜索 

摘      要:知觉负载理论(Lavie&Tsal,1994)假设知觉能力是有限的,但能够自动加工所有的刺激直到注意资源耗尽。高知觉负载耗尽了所有的注意资源,因而没有多余的注意资源留给无关分心物,来自无关分心物的干扰消失;然而,在低知觉负载条件下,任务所需的注意资源较少,会有剩余的注意资源自动“溢出到无关分心物,因此在低知觉负载下,无关分心物产生了显著的干扰。另一方面,稀释效应认为(Tsal&Benoni,2010),任务无关干扰物的干扰效应是由中性刺激的稀释决定的,而不是知觉负载。本研究采用了三个行为实验,围绕无关分心物干扰效应这一问题,去探究这种效应的调制是由知觉负载还是稀释决定。实验一和实验二采用字母搜索范式,设置三种条件,在字母圈左右随机出现两种情绪的分心面孔,通过测量两种情绪面孔下三种条件的反应时,从而得出知觉负载或稀释在分心物干扰中的作用。实验一结果显示,随着知觉负载程度的提升,分心情绪面孔的干扰会消失,稀释的提升却不会对分心情绪面孔的干扰产生影响。实验二将实验一中可能存在的使结果混淆的操纵进行了完善,重复了实验一的结果。实验三根据知觉负载和稀释的定义,采取了与实验一和实验二不同的实验范式,并添加了第四种条件——高负载低稀释。得出结果与实验一、实验二一致,即在高知觉负载条件下分心物干扰消失,低知觉负载条件下干扰存在;稀释(高稀释&低稀释)条件下干扰依旧存在。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分心情绪面孔只会在低知觉负载条件下产生干扰,在高知觉负载条件下干扰消失。第二,不论是低稀释还是高稀释条件,分心情绪面孔都会产生干扰。由此可知,知觉负载决定分心情绪面孔的干扰,而非稀释。结论支持知觉负载理论而非稀释效应。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