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群体压力下《人性的污点》中个体的消逝 收藏
群体压力下《人性的污点》中个体的消逝

群体压力下《人性的污点》中个体的消逝

作     者:李竞一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燕楠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群体心理 《人性的污点》 政治正确 个性 

摘      要: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裔代表作家,《人性的污点》是他撰写的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到目前为止,已有文章从身份危机、创伤、权力话语、写作技巧等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分析。本文借助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群体心理学理论,探讨了边缘化人群在群体压力下失去个性的问题。在这部小说中,罗斯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社会和人们的挣扎。当时美国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总统陷入了丑闻。人们盲目拥护政治正确,一味愤怒地谴责政府。在勒庞的概念里,群体就是由拥护同一种观点,信仰,意识形态的个体组成,而这种观点往往没有清晰的理性和逻辑推论。当这些个体组合在一起,他们就不再是原来的个体了。论文前两章分别介绍了作者作品和群体心理理论,第三章分析了作为政治正确缩影的雅典娜学院中的群体,第四章分析了以犹太人身份生活的非裔美国人科尔曼,他在美国主流社会下的身份与个性的挣扎和消逝,第五章着重讨论边缘化代表福尼亚和莱斯特,他们分别在父权制群体和美国社会群体下的个体的斗争与个性的转变。这部小说通过描述这些被边缘化的人的个体斗争和个性转变,罗斯表明了他对这类群体的关注。此外,罗斯也展现了他对人性、平等、自由等内容的深度思考。通过对他们个性消逝的分析,也旨在引起公众对群体力量下的边缘群体的关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