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朱熹与胡宏心性思想比较研究 收藏
朱熹与胡宏心性思想比较研究

朱熹与胡宏心性思想比较研究

作     者:胡亚辉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丽梅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主      题:胡宏 朱熹 性体心用 性体情用 

摘      要:心性之学是儒家的“内圣之学,是以“人学为内容的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汉唐以来的章句训诂之学并没有推动儒家心性之学的进一步发展,以至于儒学在佛道二教的冲击之下没有还手之力而渐露颓势。因此,宋代的儒家学者都选择以心性思想为突破口,以对佛道的挑战作出有力回应,复兴儒学。胡宏和朱熹也是如此,他们面临同样的社会问题,承担着同样的时代使命,再加之他们都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二程的洛学思想,而且朱熹也曾与胡宏弟子张栻往来问学,因此他们的心性思想中也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学术视野、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对他们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心性思想也存在不少差异。在对性的阐述方面,胡宏和朱熹都把性作为万物存在的依据,但是胡宏更进一步把性作为最高的宇宙本体,而朱熹则认为天理才是万物的本原,性是从属于理的。此外,胡宏认为人与物之间的不同在于人性得天地之全,而物性不得;朱熹则认为人与物之间的差别在于禀气清浊的不同。在性之善恶方面,胡宏认为性作为最高本体是无法用世俗之善恶来规定的,但也肯定人性中有“良知良能的存在;朱熹则认为,性即是天理,天理是纯善无恶的,由此自然推导出了人性本善。在心的论述方面,胡宏和朱熹都肯定了心有知觉思虑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心宰万物。他们都认为心有道心和人心之别,这是因知觉所主不同而产生的两种倾向,非有两心存在。在心性关系方面,胡宏和朱熹都认为心性虽不可分离,然“实是二物,不能混为一谈。胡宏认为性和心是体与用的关系,心是性的表现;朱熹认为心性不可对言,因此提出心和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心统领性,心是性的主宰。在对已发未发和心性的阐述中,胡宏认为已发、未发和心、性是相对应的,性是未发之“中,心是已发之“寂然感通。但是朱熹提出已发未发是心的两种状态,未发之时可见性之体但不能直接说未发即是性,心贯通动静,故亦不能直指已发就是心。同时朱熹认为,“寂然感通并非如胡宏所说全是就已发之心而言,而应该是“寂然不动为性之体,“感而遂通为情之用,心之体是“中。关于心性修养,胡宏和朱熹都不否认察识和涵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修养方法上他们有所不同。胡宏上承程颢、谢良佐,提出要在利欲之间把握良心之苗裔,然后用涵养工夫将其扩充以体认至善本体;朱熹则继承了程颐的思想,认为应该先涵养本心,然后通过格物穷理的积累达到对本然之性的认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