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长江中下游湖泊蚬的遗传结构与性别特征 收藏
长江中下游湖泊蚬的遗传结构与性别特征

长江中下游湖泊蚬的遗传结构与性别特征

作     者:占江凡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德亮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908[农学-水产] 09[农学] 

主      题: CO I分子标记 遗传分化 性别组成 雌雄同体 雌雄异体 

摘      要:作为重要的经济类群和广泛的入侵类群,蚬属的分类尚未准确厘定,其快速扩散适应机制也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入侵地水域的蚬均为雌雄同体,营雄核生殖且遗传多样性极低,而原产地水域的蚬则生殖方式多样且遗传多样性较高。我国是蚬属贝类重要的原产地,但有关蚬属贝类遗传结构与生殖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以长江河口及其中下游7个湖泊为研究基地,开展不同群体蚬遗传结构和性别特征研究,以期为全面厘定蚬属的分类和解析蚬的入侵扩散机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综合克隆所得(n=388)和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所得(n=224)的蚬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 I)基因部分序列(526 bp),对我国蚬属贝类进行系统分类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612条序列中共有71个单倍型,聚类为RA、Rlc B和E三个不同的谱系,可能分别对应于环纹蚬(Corbicula leana),河蚬(***)和日本蚬(***)。河蚬广泛分布于除河口外的长江中下游湖泊,而环纹蚬和日本蚬都表现出明显的生境偏好,其中环纹蚬仅在长江中游发现(大通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日本蚬仅分布于长江下游(巢湖、洪泽湖、太湖、淀山湖、长江口)。基于所有CO I单倍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长江中下游湖泊蚬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与经度呈正相关,即从长江中游到下游蚬的遗传多样性逐渐升高。基于距离的线性模型分析显示(Dist LM),盐度是影响长江中下游蚬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蚬在长江流域可能是由长江口的咸水生境逐渐向内陆的淡水生境扩散的。由于蚬具有雄核生殖方式,故蚬的系统分类结果还有待于综合核基因组分子标记进一步的核实。(2)采用性腺组织学方法对沅江(n=99)、洞庭湖(n=126)、鄱阳湖(n=80)、巢湖(n=20)、洪泽湖(n=80)、太湖(n=40)、淀山湖(n=80)和长江口(n=85)蚬进行性别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游沅江、洞庭湖、鄱阳湖的蚬均为雌雄同体为主,雌雄同体、雌性、雄性个体比例分别为10:3:1、5.2:1.6:1、13:2:1;下游巢湖、洪泽湖、太湖、淀山湖和长江口崇明岛的蚬均为雌雄异体,雌性、雄性个体性别比例分别为:1.6:1、1.6:1、1:1、1:1、1:1.7。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蚬沿河口向内陆扩散过程中,性别体系出现由雌雄异体向由雌雄同体为主雌雄异体并存的规律性转变。基于已有四川安岳县溪流中蚬性别组成的报道(均雌雄同体,n=26),推测长江上游蚬均为雌雄同体,且值得深入分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