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保军;姚广平
授予年度:2019年
摘 要:小麦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的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大,保证其高产、稳产、优质已成为当前小麦生产的基本要求,通过基本的栽培措施如种植密度、氮肥运筹等与优良小麦品种配套是实现高效优质生产的重要手段。本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主区)和春季追施氮肥量(副区)为调控因素,研究其对西农20、西农805两个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品质及生理指标的调控效应。研究表明:1.春季追施27.8~55.7 kg·hm纯氮、配合150 kg·hm播种量利于西农20和西农805叶绿素水平提升和维持。西农20的Pn随密度增大而增大,播量187.5 kg·hm条件下最高,同时追施氮肥27.8 kg·hm纯氮,对旗叶净光合速率有协同提升作用,超过该处理则会降低Pn;西农805的Pn对密度和追氮处理的响应与西农20不同,播量112.5kg·hm、不追施氮肥条件净光合速率最高,两品种Gs、Tr均与Pn同步变化。西农20的单茎干物质量在播量112.5 kg·hm、追55.7 kg·hm纯氮条件下表现出生育中后期最高水平,西农805与之相似,相同密度下追施83.5 kg·hm纯氮表现出最高单茎干物质量水平。2.西农20的籽粒最大灌浆速率V、籽粒灌浆平均速率V~快增期平均灌浆速率~都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但相应的快增期持续时间T却有所延长,最大速率出现时间Tv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互作条件下,D2(播量150 kg·hm)与N2(追施55.7 kg·hm纯氮)结合对快增期T的延长作用较显著;品种间的灌浆特性差异较大,西农805的灌浆速率高于西农20,但快增期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在D2(150 kg·hm播量)和N3(追施83.5 kg·hm纯氮)配合条件下,快增期持续时间长,利于籽粒灌浆。3.西农20在D2N3(播量150 kg·hm,追施83.5 kg·hm纯氮)条件下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残留量小,籽粒全氮含量高,可能利于氮素向籽粒的转运。西农805在D1N2(播量112.5 kg·hm,追施55.7 kg·hm纯氮)下的籽粒氮素含量最高,土壤和营养器官的氮素残留量较高,生产中低密度种植、适当降低追氮量可以提高籽粒的氮素利用效率。两个品种的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高密高效、高氮低效的规律,这一规律也说明本试验的总体施氮量水平偏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适当降低。4.灌浆中期后,西农20株高在D3N3(播量187.5 kg·hm,追施83.5 kg·hm纯氮)表现为最高水平,西农805株高变化规律与西农20相似,在D3N2(播量187.5 kg·hm,追施55.7 kg·hm纯氮)表现为最高的后期株高水平,前期各处理间株高差异不显著,表明可以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和播种量,以达到控制株高、减少倒伏的目的。西农20和西农805的旗叶面积均在孕穗期后开始减小,中密度种植配合一定量追施氮肥会使旗叶面积减小的速度减慢,一定程度上表明旗叶在该条件下衰老速度得到延缓,从而达到延长叶片功能时间,保障花后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该结果与本研究中SPAD值、灌浆特性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5.西农20在D3N2(播量187.5 kg·hm,追施55.7 kg·hm纯氮)处理的实际收获产量最高,N3(追施83.5 kg·hm纯氮)处理下的穗粒数显著高于不追氮处理,而增大密度和增加追氮量均使千粒重下降,表明在本试验中,有效穗数的增加仍然是西农20产量提高的关键;西农805在D1N3(播量112.5 kg·hm,追施83.5 kg·hm纯氮)处理下收获产量最高,其产量随密度增大先增后减,随追氮量增加亦然,其产量构成变化规律与西农20相似。6.密度处理对西农20和西农805各项品质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追氮量对于西农20湿面筋含量、延展性、最大拉伸阻力影响较显著,一定范围内增加追氮量会使以上三项指标降低。西农805在N1(追施83.5 kg·hm纯氮)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表现为最高,说明春季少量追氮可提升西农805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品质指标在品种间的差异总体大于处理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