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机器人产业政策的中外对比研究 收藏
机器人产业政策的中外对比研究

机器人产业政策的中外对比研究

作     者:储梦洁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罗连发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主      题:机器人 产业政策 中外对比 

摘      要: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机器人产业成为我国主要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大量出台产业政策扶持并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在不断的扩大,机器人拥有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然而,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等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密度、机器人技术、机器人相关产品质量等指标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外国机器人供应商占据了我国机器人市场份额75%,如何缩小差距,尽快赶上国外机器人发展进程成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现有文献显示,国外机器人先发国家(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产业发展进程中,产业政策发挥了较强的作用,通过激励机器人企业自主创新、减轻企业自动化负担、积极应对机器人带来的负面效应,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扩大了本国机器人需求,促进了机器人产业的有序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机器人政策梳理与探究,指出我国机器人政策的特点以及现有问题,通过对国外机器人政策的研讨,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内容制定、实施效果等方面提供宝贵的经验。一方面,本文对于我国出台的机器人政策以及国外机器人先发国家的政策进行梳理。基于我国出台的机器人政策,本文主要梳理了我国26项综合性政策,14项专项性政策以及9项典型的地方政策,主要发现我国机器人政策有以下四点特征:一是在各部委政策主体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更为积极参与机器人产业政策的制定,致力于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电子信息等行业。二是我国在机器人政策制定中更倾向于使用选择性产业政策引导资源向机器人产业倾斜,为机器人产业创造发展条件,在短期内实现对于机器人先发国家的追赶,但是政策工具较为单一化,主要应用税收优惠以及补贴政策。三是政策内容的重点在于提高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以及智能化技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四是,我国机器人政策制定在地域上存在差异,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主要政策制定地区。同时,本文指出当前我国机器人政策存在专项扶持政策较少,配套政策存在缺位,对中小机器人企业扶持力度不足,补贴政策被大量使用并且补贴领域与我国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同时,本文对我国机器人政策进行了整理,从国外机器人政策的发展来看,由于发展背景、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等差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在产业政策的发展过程中各具特点,但是存在政策工具更为多样化且均出台相关的战略与规范研制智能化机器人等共性特征,促使这些国家成为世界上机器人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另一方面,本文主要采用了历史比较法,对于中外机器人政策进行的比较,针对我国机器人政策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产业政策中可借鉴的发展经验。本文主要发现,近年来中外机器人产业政策均在顶层设计上制定相关的规划与纲要,在未来技术发展目标上趋同,并主要利用了政府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引导与扶持。但是,在技术发展的重点,产业培育主体、产业政策工具以及产业政策重心上存在差异。基于国外的发展经验,本文在机器人政策发展中得到以下启示:一是,鼓励并保障市场作用的发挥。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是,提高机器人政策的有效性。四是,完善就业政策,防止大规模的失业问题。综上所述,本文建议如下:一是机器人产业政策应重点发展相关机器人技术,通过形成技术优势打破国外机器人在关键零部件以及中高端机器人上的垄断,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领先地位。二是,加快专项政策的制定,针对机器人产业落实国家战略,使用多样化的产业政策工具,为机器人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三是,在机器人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加强政府协同机制建设,形成政企合力,共同制定更为贴近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的机器人政策,并促进产业政策的落实。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