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佩里舰队与东亚国际秩序之演变 ... 收藏
佩里舰队与东亚国际秩序之演变 ——以...

佩里舰队与东亚国际秩序之演变 ——以琉球问题为中心

作     者:蔡志鹏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生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060303[历史学-世界近现代史]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0603[历史学-世界史] 

主      题:佩里舰队 琉球 中国 日本 东亚国际秩序 

摘      要:琉球王国在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中,处于“要石地位,联系着以中国为核心的册封进贡体制和以日本为核心的幕藩体制。鸦片战争前后,包括琉球王国在内的东亚各国均面临越来越强的西方外压,西方列强开始破坏东亚海域传统的国际秩序,并将新的万国公法秩序引入东亚。1840-185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舰船频繁驶入琉球,并提出“和好、通商、传教等要求,令琉球王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无力独自应对事态发展的情况下,琉球王国只得向其“父母之国——中国和日本(萨摩藩)分别求援。但当时的中日两国亦是遭遇内忧外患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力对琉球的救援请求做出有效的回应。中国方面将琉球的求援视作是对宗主国的忠诚,尽力和英法等国展开外交交涉,但收效甚微。日本方面则采取默许琉球开港的策略,试图将来自西方的威胁封锁在琉球一地。以1840年代东西方的文明冲突为契机,东亚国际秩序开始发生演变。1853-1854年的美国派遣佩里舰队远征东亚的行动有深刻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不断扩大,为建立横贯太平洋的通商航路,美国亟需在西太平洋寻找合适的航海中继站,日本由此进入了美国人的视野。但日本幕府的封闭和排外政策使得美国只能采取武力威胁式的交涉手段,敦促日本开国这一任务最终落到了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的肩上。佩里是一位积极的东亚扩张论者,在他看来,美国不仅应打开日本国门,还应着力占领太平洋上的琉球、小笠原、台湾等诸多岛屿,为建立太平洋商业帝国奠基。佩里的东亚构想成为了日后美国东亚政策的源头。佩里来到东亚海域,到访了中琉日三国,并顺利和日本、琉球签订了开国通商条约,这对东亚国际秩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册封进贡体制和幕藩体制的进一步崩溃,万国公法秩序更深地进入到东亚。在美琉双方接触和谈判过程中,佩里以强硬的姿态和文明的名义迫使琉球当局答应他提出的所有要求,致使琉球当局只能一再妥协退让。中日两国自始至终都未能对美琉交涉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琉球当局独自承担了与佩里进行交涉的任务,而且美国最终也是单独和琉球缔结了条约,这不仅体现琉球王国的“自主性,更表明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佩里舰队离开以后,东亚国际秩序的演变呈现出加速的态势。在西方列强的主导下,中日琉三国被迫与他们签订了更多的不平等条约,由此被进一步纳入到万国公法秩序中。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并在1870年代实施了“琉球处分。基于日清提携论的外交基调,清政府没有对日本吞并琉球的行为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1880年代,琉球问题成为了中日交涉的核心议题之一,但中日之间的交涉始终受到流亡到中国进行请愿救国运动的琉球人的影响,他们对琉球分割方案的强烈反对致使中日之间无法达成协议,琉球分割条约最终流产。其后,中日之间亦多次尝试交涉但无果而终,琉球问题遂终成悬案。1890年代,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击败中国,使琉球归属日本事实化。《马关条约》意味着中国作为东亚盟主地位的终结,册封进贡体制完全崩溃,万国公法秩序确立,东亚国际秩序由此实现了重大演变。全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及结语组成,各章内容设置如下: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缘起和背景;梳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本课题方向的研究现状;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学术价值。第一章:梳理相关史实,叙述琉球王国在传统东亚国际秩序中扮演的角色;探究鸦片战争前后,琉球王国面对频繁到来的异国船只的应对策略、中日双方对琉球救援请求的反应等问题,揭示佩里舰队到来以前东亚国际秩序的实际情形。第二章:论述美国派遣佩里舰队远征东亚的背景和过程,叙述19世纪中叶美国在东亚利益的扩大、美国国内对东亚政策的转向、佩里个人的生平和东亚谋略、佩里舰队的构成及其初期行动等内容。第三章: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解读,厘清佩里舰队来琉及美琉缔约谈判的过程;论述《琉美修好条约》的影响和意义,特别是对东亚国际秩序演变的影响;探究佩里舰队中的美国人对琉球所属问题的观察和认识。第四章:以琉球所属问题为观察窗口,论述佩里舰队远征结束以后,东亚国际秩序继续演变的过程。叙述琉球王国末期的内政外交之困境、日本实施“琉球处分的全过程、中日之间关于琉球问题的谈判经过以及琉球问题的最终结局等内容,说明东亚国际秩序演变的最终完成。结语:对近代东亚国际秩序演变的内外动力进行总结;指出发掘琉球王国的“主体性的意义;在方法论上提出整体性历史空间和多边关系史研究的创新视角。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