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作     者:董春燕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金辉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中国传统文化取向 员工创新动机 创新主观规范 组织沟通开放性 员工创新行为 

摘      要:随着国际间竞争的加强,企业在社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而员工作为企业创新活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因此提升员工创新行为俨然已成为迫切需要。不少学者借助Hofstede的五维国家文化概念,以西方国家为参照进行跨文化研究。由于没有考虑中国文化特征,故相关研究成果难以被我国管理实践借鉴和运用。因此,本文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取向,析出典型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变量:不确定性规避取向、集体主义取向、权力距离取向,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借助成熟理论工具,运用SPSS22.0、Amos24.0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如下三个子研究:研究一从员工创新动机的中介视角出发,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引入自主动机、社交动机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借助成熟理论工具对变量关系进行了解释,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检验。结果显示:不确定性规避取向/权力距离取向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集体主义取向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自主动机/社交动机/创新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自主动机/社交动机/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不确定性规避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社交动机在不确定性规避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不确定性规避取向的抑制作用被部分掩盖;自主动机/社交动机/创新自我效能感在集体主义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自主动机/社交动机/创新自我效能感在权力距离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二从创新主观规范的中介视角出发,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以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为中介变量,在理论揭示的基础上,以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指令性规范/示范性规范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指令性规范/示范性规范在不确定性规避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指令性规范/示范性规范在集体主义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指令性规范/示范性规范在权力距离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指令性规范在不确定性规避取向/权力距离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示范性规范在权力距离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不确定性规避取向/权力距离取向的抑制作用被部分掩盖。研究三从组织沟通开放性的调节视角出发,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调节边界。研究以组织沟通开放性为调节变量,在理论揭示的基础上,以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组织沟通开放性会削弱不确定性规避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抑制作用;增强集体主义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削弱权力距离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抑制作用。本文主要创新点和理论贡献在于:其一,打开了文化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的两条中介路径;其二,探究不同文化取向与不同员工创新动机/创新主观规范之间潜在的多边匹配关系,厘清文化取向与不同创新动机/创新主观规范间的关系;其三,探讨文化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调节边界。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