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棉花土传病害侵染动态及兼防药剂筛选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庆元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摘 要:棉花作为新疆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新疆棉区也成为全国棉花土传病害发生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长期连作导致棉花立枯病、红腐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在新疆棉区普遍发生,其危害呈渐增趋势。了解这几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和流行动态,便于寻找病害防治的切入点及关键点,在多病普发的背景下,筛选兼防药剂,对于农药的减施增效,建立高效实用的防控技术体系,提高病害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子检测的总的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南部四种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田间带菌普遍,侵染株率较高;田间侵染最多的病害是立枯病(检出株率为30%),其次是枯萎病(检出株率为28.67%),黄萎病和红腐病相对较轻(检出株率均为24%)。病原菌田间侵染动态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病原菌从子叶期开始即能侵染;立枯丝核菌和拟轮枝镰孢霉侵染相对较早,其中立枯丝核菌更为突出;两种病原菌的侵染动态均表现出以一叶期末到三叶期为转折,前期病株率较高并呈增势,后期病株率渐低,以幼苗期侵染为特点;而尖孢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虽从子叶期开始即能侵染,但在子叶期至一叶期侵染株率较低,其侵染株率呈渐增趋势,其侵染动态在子叶期至蕾铃期均表现出前低后高的趋势,表现出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为特点。等量接种4种病原菌的分子检出情况及检出率动态与田间基本一致,但在等量接菌条件下立枯丝核菌和拟轮枝镰孢霉苗期检出率较高,病情发展较快,峰值出现更早。对等量接种后4种病原菌的复合侵染分析结果表明:在单株上混合侵染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占病株的43.34%),以2种病原菌混合侵染的病株最多(占病株的31.67%);单一侵染中,立枯丝核菌检出株率最高(占病株的9.44%),其次是拟轮枝镰孢霉(占病株的7.22%);在两菌混合侵染中,立枯丝核菌和拟轮枝镰孢霉的组合以及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孢霉的组合检出株率最高(占病株的6.67%)。此外,六叶期之前立枯丝核菌和拟轮枝镰孢霉的单一侵染和混合侵染较多,六叶期及六叶期之后尖孢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的单一侵染和混合侵染较多。通过抑菌实验和毒力分析,从三十二种杀菌剂中筛选出8种(1000亿CFU·g-1枯草芽孢杆菌WP、0.5%苦参碱AS,50%苯菌灵WP、50%咪鲜胺锰盐WP、80%乙蒜素EC和40%戊唑醇EW)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抑制效果兼好的杀菌剂。结合对立枯病菌和红腐病菌的抑菌率和毒力分析结果,筛选出五种(40%戊唑醇EW、50%咪鲜胺锰盐WP、0.5%苦参碱AS、枯草芽孢杆菌WP、80%乙蒜素EC)对四种土传病害具有较好兼防效果的药剂,其中,以40%戊唑醇EW、50%咪鲜胺锰盐WP兼防效果最好。在4种病原菌等量接种条件下,对5种兼防杀菌剂(拌种处理)的防效结果分析表明:5种兼防杀菌剂对4种病害兼防效果和室内抑菌率和毒力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排序依次是40%戊唑醇EW、80%乙蒜素EC、50%咪鲜胺锰盐WP,其次是0.5%苦参碱AS、枯草芽孢杆菌WP、80代森锰锌WP。药剂包衣与膜下滴药的组合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组合施药处理的防病效果均高于单一种子包衣的防效,单一种子包衣的防效约40%,在种子包衣基础上苗期追施1~2次药剂能明显提高防效,每追施1次可增加防效约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