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江苏爱国卫生运动研究(1952-1959) 收藏
江苏爱国卫生运动研究(1952-1959)

江苏爱国卫生运动研究(1952-1959)

作     者:何沐阳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爱民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0206[历史学-中国现代史]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10[医学] 

主      题:爱国卫生运动 江苏 社会主义“新人” 突击运动 经常化 

摘      要:本文以1952-1959年江苏爱国卫生运动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该运动在江苏的演进脉络,并通过考察其在不同阶段、不同政治语境中的含义,试图明确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层政权建设的情境之下的复杂意蕴。本文的基本思路有两点:其一,江苏爱国卫生运动是否实现了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化?其二,江苏爱国卫生运动是否实现了“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构想?1952年,在“打死一个苍蝇,就等于消灭一个敌人的口号下,爱国卫生运动以反细菌战为依托,藉由“卫生的名义,视“细菌为敌手,骤然而起。从国家的角度来说,爱国卫生运动应是一次有益的群众运动,一方面,作为一项卫生运动,中共意图借此契机改善群众卫生习惯,遏制疾疫的传播与蔓延;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政治运动,中共亦藉由国家意志和地方实践的互动,实现“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落地。但从基层干群的角度来说,他们主动或被动地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纯粹是受国家意志的影响,一旦运动同生产相矛盾,他们便转而有所抵触。基层干群抵触的行为,却又加剧了中共对于爱国卫生运动政治性和革命性的强调。因此,江苏爱国卫生运动虽不断以突击热潮现世,但其下卫生与生产终究难以兼顾,由此延伸出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化问题。随着朝鲜战争落下帷幕,江苏因之提出围绕生产安排、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典型模范、订立卫生公约和开展检查评比等措施,试图以爱国卫生突击运动作先声,引导爱国卫生经常化工作的良性发展,实现爱国卫生突击运动与经常化工作的相互促进。不过,由于爱国卫生运动同传统农业社会认知有所冲突,而运动本身的临时性特征又激化了这一矛盾,导致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化难以为继。为了推动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化,一方面,中共通过指标与检查,在组织维度上施加考核压力,基层干部纷纷靠前指挥,爱国卫生突击热潮得以再起;另一方面,中共依靠爱国卫生模范的示范效应,藉由弥散在群众内心的苦难记忆,实现对群众的阶级动员和说服改造。1955年“除四害运动的提出,1958年爱国卫生“大跃进的开始,均是中共试图从组织和思想维度推动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化的尝试。毋庸讳言,此类尝试既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爱国卫生运动迈入高潮,也部分实现了国家文明形象的重构和社会主义“新人的形塑。然而,由于政治环境的催化,生产的重要性被过度强调,爱国卫生经常化工作逐渐低落,而原本为维持经常化工作的考核程序却又加剧了突击热潮的迸发,终难以实现爱国卫生突击运动与经常化工作的并行,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化逐渐陷入困境,以至于在1959年彻底回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