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宜建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收藏
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宜建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宜建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作     者:梁修银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邵景安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低丘缓坡 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模式 两江新区 

摘      要:土地自古以来便作为一种资源,为人类日常生活生产提供了物质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实现和谐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低丘缓坡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地貌单元空间,具有特殊的资源意义,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的后备资源。基于此,本文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着重探讨重庆市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地宜建区土地集约利用。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后,分析了重庆市两江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概况,界定了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地宜建区的范围,选取龙兴镇的宜建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中观尺度构建了低丘缓坡地两江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教育区四大功能区为目标层,以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状况、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生态适宜度为准则层,包括20个指标的低丘缓坡宜建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地宜建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在两江新区2008、2018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土地转移矩阵,结果显示近十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方向为各类土地类型向建筑用地转移,其中耕地向建筑用地转移面积最大,水域和其他用地面积变化不大;变化图斑主要集中在东部槽谷区内和嘉陵江沿岸的龙兴镇、复盛镇、鱼嘴镇、双凤桥街道、双龙湖街道以及人和街道等镇(街道)。分析了城市化率提高和工业园区建设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两江新区高程数据,结合研究区实际建设需要,将两江新区范围内坡度在25°以下,海拔低于500m,相对高差小于100m的非建设用地和水域区域界定为低丘缓坡范围。(2)在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下确定了低丘缓坡地块的禁建区与可建区,面积分别为92.22 km、411.99 km。在安全用地确定基础上,确定可建区边界并将可建用地分为低度适宜、中度适宜和高度适宜3个等级区。(3)以龙兴镇宜建区为例,综合分析四大功能区指标影响程度发现,绿化面积影响程度最小,综合容积率影响程度最大,基础设施方面的影响程度一般。人居建筑面积是影响居住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投影向量值为0.203,其中绿地率的投影向量值最小(0.107),对居住用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影响最小;综合容积率是影响商业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最大因素,微型绿地斑块密度影响程度最弱(0.024);综合容积率对工业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最大因素,绿地率(0.069)的影响程度较弱;综合容积率与单位用地服务学生数量对教育功能区土地集约评价水平影响程度较大,绿地率是影响较小的因素。(4)土地集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教育功能区与工业用地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集约利用,而商业功能区和居住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则为中度利用;总体来看,四类功能区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高到低呈现出教育功能区工业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居住功能区的特征趋势。(5)通过对低丘缓坡宜建区土地集约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两江新区土地集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土地集约利用先进经验,提出了单一型、复合型两种适用于低丘缓坡地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目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