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对CVI炎症反应和血管重塑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周毅平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柴胡舒肝散 炎症反应 血管重塑
摘 要:目的:临床观察:本研究通过修订版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观察C4级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在疼痛、瘙痒、静脉曲张、静脉性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等方面的临床症状,比较中药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修订版VCSS评分变化,以评价柴胡舒肝散治疗C4级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通过术中采集的曲张静脉和正常大隐静脉手术标本,对正常静脉、曲张静脉均进行HE组织染色镜检,观察比较正常大隐静脉与曲张静脉病理形态结构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对照组、曲张静脉组、柴胡舒肝散组三组离体静脉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柴胡舒肝散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炎症反应及血管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观察:从广州市中医医院脉管炎科门诊及住院部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4级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中药组口服柴胡疏肝散煎煮液,对照组口服地奥司明片、脉血康胶囊,每组疗程21天。通过修订版VCSS评分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柴胡疏肝散治疗C4级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选择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同意行手术治疗患者,术中以无损伤原则取其病变明显部位曲张静脉组织;从我科住院患者选取4例行截肢术患者,术中取其正常大隐静脉主干作为正常对照组,盐水冲洗、分段后直接以10%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病理切片。曲张静脉组织取出后盐水冲洗,分段,随机分为曲张静脉组、柴胡疏肝散组。曲张静脉组标本直接以10%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病理切片。柴胡疏肝散组标本常温下置于柴胡舒肝散溶液中孵育20分钟,后以10%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病理切片。各组均进行HE组织染色镜检,观察比较正常大隐静脉与曲张静脉病理形态结构差异;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对照组、曲张静脉组、柴胡疏肝散组三组离体静脉标本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差异,评价柴胡舒肝散对离体曲张静脉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结果:1.从修订版VCSS评分角度分析,两组治疗后修订版VCSS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对C4级CVI患者有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对照组,中药组能显著改善C4级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在瘙痒、皮肤色素沉着、炎症、硬结方面的临床症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疼痛、静脉曲张、静脉性水肿、压迫治疗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相当。2.疗效评估: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经非参数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中药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染色镜检结果显示正常静脉管腔规则,管壁厚薄均匀;见曲张静脉管腔不规则扩张管壁厚薄不均,内膜增厚,内膜下、肌壁间纤维样组织增生,其中2例可见血管旁淋巴细胞浸润。4.正常对照组、曲张静脉组、柴胡舒肝散组三组静脉壁均可以检测到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且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曲张静脉组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强于柴胡舒肝散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1.柴胡舒肝散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在改善瘙痒、皮肤色素沉着、炎症及硬结方面,临床疗效显著。2.曲张静脉与正常静脉在形态结构上差异显著,表现为病理性结构特点,说明曲张静脉组织管壁发生了血管重塑性质的改变。柴胡舒肝散治疗CVI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干预炎症反应,进而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