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室内物理环境分布特性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丁勇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304[工学-建筑技术科学] 0813[工学-建筑学]
主 题:高架车站 地下车站 室内物理环境 调研测试 主客观对比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以安全、高速、便捷、大运量、低排放等优点成为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首选工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作为轨道交通线路的节点,依附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得以大规模扩张。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共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5条,运营线路总长度5761.4公里,建设运营车站3394座。与常规公共建筑相比,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作为连接室外与车厢的过渡空间,人员停留短暂,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断引起站内气流、温湿度、污染物、噪声等环境参数波动。因此,常规公共建筑的室内物理环境特性可能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室间存在差异,这也给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营造带来了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乘客乘车候车的舒适度。因此,全面系统性地了解不同类型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室内物理环境特性与人员需求,以提升车站乘车环境的舒适度,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方向。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考虑不同类型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建筑特性,总结了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的室内物理环境特征,并以轨道交通室内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声环境和光环境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分析提炼得到区别于普通公共建筑的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相关指标的特性。接下来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指标特性分析,分别选取重庆地区代表性的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同时开展主观问卷调研和客观实地测试。一方面分析了解乘客对于不同类型车站室内物理环境的感知度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分析了解不同类型车车站室内物理环境参数的达标率和时空分布情况,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流速、CO浓度、PM2.5浓度、PM10浓度、甲醛浓度,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明确不同季节下室外环境参数和人流量对于室内温度、湿度、CO浓度、PM2.5和PM10的影响。最后综合主观问卷调研和客观实地测试分析结果,探究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室内物理环境现状与乘客的感知和需求是否相匹配,得到在当前的环境调控手段下室内物理环境的状态,从而为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标准的制订和环境调控的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